【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語言純潔是個偽命題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28 10:11:35 |
※全球化語境 “漢語純潔性”是道偽命題 ——世界上的各類語言從來都是不純潔的,一旦純潔就會失去生命力,就成了一個表達過去的工具,而無法表達現在。拿漢語來說,誰也無法想象用幾千年前先輩留下的古文如何描述今天的生活。 佛教用語、英語的帶入讓漢語迎來融合高峰 數據顯示,漢字在甲骨文中的數量約為3500個,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迅速增長離不開外來詞的持續借入。在漢語發展史上,借入外來詞存在三次相對集中的高峰期。延續逾千年的漢唐時期,西域通商和佛教傳入為漢語發展帶來了第一次吸收借入外來詞的高峰。西域通商為漢語借入了大量的新奇詞匯,如獅子、石榴、苜蓿、駱駝、蘋果、菠菜等。而佛教傳入則給漢語帶來源自古印度梵語(雅語)和巴利語(俗語)及古中亞語言的佛教用語。 明末清初至十九世紀中葉,西方思想、科學、知識隨現代工業商品湧入中國,以英語為主的印歐語詞語被吸收借入漢語體系。清末到五四前後短短一百多年,漢語吸收借入外來詞的速度、數量以及範圍遠遠的超過第一次高峰。改革開放後,伴隨外來商品、事物、科學、技術、文化、觀念的湧入,來自各種語言的外來詞大量出現,與前幾次高峰相比,這次外來詞被引進漢語體系的步伐大大加快,並在借入方式上有了突破性發展,出現了直接使用原文的現象,即將外語(多數是英語)原詞直接帶入漢語,直接參與流通,例如:CPU、DJ、DNA、VCD等等。 反之,漢語也貢獻5%到20%的英文詞匯 目前漢語與外來語發生關係在引進方面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音譯,如幽默(humor);二是意譯,如顯微鏡(microscope);三是直接拿來,如GDP、WTO;四是混合式,音譯一部分、意譯一部分,組成整體,如X光,B超。至於對英語的輸出,漢語作為外來詞匯基本是直接音譯,孔夫子(Confucious)、功夫(kungfu)、麻將(mahjong)、豆腐(tofu)等自不必說。歐洲人做過精細統計,自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詞匯中,中式英語貢獻5%到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 在漢語與外來語的交互中,較多引發爭議的當屬越來越多的音譯詞以及英文縮略詞的產生。起初大多數詞語都是意譯,若找不到準確傳達意思的對應詞,只能先用音譯再慢慢嘗試意譯,很少有人知道小提琴是先譯成"梵雅鈴",電話先譯成"德律風",激光先譯成"鐳射"。再到後期,中國和世界的交流是呈指數級上升,意譯效率遠遠落後於民眾使用需求,大量科技術語難以用意思翻譯,"拿來主義"(音譯或直接用縮寫)就成為外來語使用大趨勢。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