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首先要做的是破除在政績考核和評價標准上以GDP增長作為主要指標的思想 |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訊/歲末年尾,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要為“四萬億”之後的中國經濟走向把脈,更要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的宏觀政策定調。
在中央的經濟指標尚未出爐之前,不少地方省份已經迫不及待地吹響了“十二五”經濟衝鋒的號角。根據各地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目前已有重慶、黑龍江、廣西、貴州等省份提出了GDP總量甚至人均GDP五年翻番的目標。一些即使沒有明確提“翻番”的省份,也已制定了較高的經濟指標增幅。
新京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馬光遠文章表示,部分省份提出“十二五”期間人均GDP翻番的目標,意味著其年均實際增速必須達到15%。在可能的情況下,讓經濟增速盡可能的快一點,蛋糕做的大一點,應該是一件好事;但是,令人擔憂的是,“十二五”作為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中承先啟後的五年,其歷史使命極為重要,絕非重複以前的主要以經濟增長作為衡量指標的發展路徑,而是要實現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華麗轉身,中央提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刻意和以前追求GDP增長為主線的模式告別,這直接決定中國在未來全球經濟版圖中的真正地位,可謂生死攸關。但是,如果各地對於“十二五”的理解依舊停留在GDP增速翻番的層面,只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而不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上下工夫,不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上有實質的舉措,不在改變收入分配的嚴峻失衡上邁出實質的步伐,不在關鍵領域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型上有所交代,就會如溫總理所言的,之前經濟改革的成果也會毀於一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