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彭沖逝世看關係台灣命運的幾個節點

http://www.CRNTT.com   2010-10-21 08:34:10  


 
  另一個節點,是朝鮮戰爭。正如前述,史達林將“統一朝鮮”的位階置於“解放全中國”之上。這與史達林的“雅爾塔情結”,及曾懷疑毛澤東並非是馬列主義者,只是農民運動領袖,以至是“中國的鐵托”有關。原來,在“二戰”即將結束前,史達林與羅斯福、丘吉爾撇開中國當時的首腦蔣介石,簽訂了“雅爾塔協定”,以劃定各方在戰後的勢力範圍。其中在朝鮮,是以“三八線”為界,蘇軍佔領北部地區,美方進駐南部地區。這使史達林耿耿於懷。當金日成向史達林呈其“統一朝鮮”的計劃時,當即贊成並承諾支持。因此,史達林已無餘力兼顧毛澤東“解放全中國”請求。金日成得到史達林的支持,於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發動戰爭,打過“三八線”,並一直往南進展。這使得美國不但是打消了放棄蔣介石的念頭,而且還於六月二十七日派出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至此,攻台已不可能。

  現在回頭看,如果史達林是調轉支持次序,先是支持中國人民解放台灣,因這是屬於中國內政,再加上美國已決定放棄蔣介石,應是不會干預,成功的機會將會較大。而“朝鮮統一”則牽涉到是否遵守“雅爾塔協定”的外交行為,美國出兵朝鮮也就“師出有名”,而且也導致美國干預中國內部事務,插手台灣問題。正因為如此,蔣介石等人私底下把史達林、金日成當作“救星”。一九九四年六月,筆者採訪當時的國民黨文工會主任簡漢生(現任華僑總會秘書長)時,他就說,台灣當局應當在玉山頂上樹立金日成銅像,並向史達林追贈勛章;因為如果沒有他倆,“中華民國”也就不復存在了。

  第三個節點,是中共台灣省工委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台灣的共產黨組織史,有點混亂。早期的黨組織,是由為林木順為書記,蔡前、謝雪紅等為中央委員會成員的“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歸日共領導。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台灣省工委,派遣曾參加長征,並曾任八路軍敵工部長的蔡前(後改名蔡乾、蔡孝乾)潛回台灣,出任書記,還聯絡了島上的謝雪紅等人秘密建立組織。後來曾任香港《文匯報》總編輯的金堯如,也在此時潛入台灣,在工委宣傳部任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