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秦曉:不能用中國價值取代普世價值 | |
http://www.CRNTT.com 2010-10-15 08:57:12 |
當代中國語境下的啟蒙 這次討論會的主題是“啟蒙與中國社會轉型”。我們所講的社會轉型不是中國語境中的現代化,如工業化程度、城鎮化率、人均GDP等,這些經濟、物質指標是發展中國家轉變為發達國家的標誌。我們所講的社會轉型是指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核心價值觀支撐的,市場經濟和憲政民主為制度架構的現代民族國家和社會形態。 發端於17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人對神的“叛逃”和“祛魅”,在擺脫了精神上的束縛以後,人可以運用自己的理性保護個人的權利,實現個人的自由。在此以後,以自由、理性和個人權利為核心的“啟蒙價值”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當代“普世價值”就是“啟蒙價值”經過人們幾百年的認識和實踐演化而成的。 自晚清以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已走過了100多年,其中經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上世紀80年代的“思想解放運動”,前者是用科學和民主的力量對長期統治中國的儒家綱常秩序的顛覆,後者是對斯大林、毛澤東模式的拋棄。這兩次思想啟蒙運動在中國社會轉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中途都發生了路向的改變,前者為“救亡”所淹沒,後者則轉向以“民富國強”為目標的現代化進程。 進入本世紀後,中國經濟崛起,但經濟增長的模式不可持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日益凸顯。這個現象表明,中國的問題應從社會轉型的角度來認識和解析,或者說,當代中國的問題不是現代化建設的問題,而是現代性社會構建的問題。面對這個重大問題,中國社會、特別是精英層出現了激烈的交鋒,交鋒的核心是“普世價值”還是“中國模式”。“中國模式論”所宣揚的是政府主導的、民族主義支撐的經濟發展路徑、國家權力結構和社會治理方式,它的本質是對普世價值的拒絕。這一指向是對中國以現代性社會為目標的轉型進程的偏離和倒退。這是一個關乎中國前途和命運的道路和方向的問題,我們不應對此視而不見、聞而不言。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