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傅瑩外交的三種表情

http://www.CRNTT.com   2010-02-08 13:53:37  


 
傅瑩外交的三種表情

  距離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天,傅瑩面帶微笑的照片仍然掛在中國駐英使館網站上。

  1月4日,國務院任免新一批國家工作人員,在長長的名單中,蒙古族女性傅瑩格外耀眼——外交部副部長,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二位女性擔任這一職務,如果以少數民族論,她是第一位。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過去兩年,因為在英國大使任上的卓越表現,傅瑩早已被國人熟知和喜愛。當然,許多人第一次認識她還是通過一篇文章——《如果西方能夠傾聽中國》。

  2008年4月13日,英國《星期日電訊報》評論版刊登了這篇英文隨筆,在文章的開頭,傅瑩這樣寫道:“4月6日那天早上,我看著窗外漫天飛舞的雪花,不禁想:今天的北京奧運火炬倫敦段的傳遞將會怎樣?”

  在奧運聖火傳遞頻頻受阻,西方媒體一邊倒歪曲中國的背景下,這是中國外交官第一次在海外主流媒體發出中國聲音,反響熱烈。一位英國讀者在給中國駐英使館的郵件中寫道:“我謹代表全體國民,就火炬倫敦傳遞期間一些反華示威者的行徑向您表示遺憾和不安。”

  實際上,傅瑩魅力的獨特之處遠不僅止於文字——她優雅端莊,幽默睿智,結交英國各界精英,頻繁出入酒會、講座、論壇,官方的,非官方的,到處演講,以柔克剛,和風細雨地闡述中國政策與立場。

  媒體寵兒

  2007年4月,到倫敦的第一周,傅瑩便出席了“中英媒體論壇”,主動與媒體接觸,不畏懼、不退縮。此後,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會登門造訪英國各大媒體老總,和他們喝茶聊天,希望他們能報道真實的中國。當然,她也不是什麼媒體都會造訪,從《泰晤士報》、《獨立報》,到《每日電訊報》、《經濟學家》,都是英國中産階級才看的媒體。“中産階級是英國社會的核心,說服這部分人至關重要。”旅居英國多年的中國留學生曾飆說。

  文章發表在主流大報,上電視當然也有所選擇。2009年3月29日9點,英國王牌節目Andrew Marr Show在英國廣播公司(BBC)1台播出,一位滿頭白髮、戴著眼鏡、打扮考究的中國女性正用流利的英文解釋中國在金融峰會上的立場,希望西方不要捧殺中國。“當人們給中國戴上‘富裕’、‘有錢’和有大量儲備等等各種帽子的時候,中國民眾會感到這是在吹捧中國,甚至是在忽悠中國。”語畢,主持人Marr哈哈大笑。

  這次專訪令閭丘露薇印象深刻,這位鳳凰衛視資深記者想起了十幾年前第一次見到傅瑩時的情景。

  “在新加坡的一次國際會議上,當時她還是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她接受國外媒體的採訪,儀態高雅,穿著極有品味,說起話來聲線很柔,但又絕不拖泥帶水。”閭丘覺得,穿什麼樣的衣服,用怎樣的肢體語言很重要,只有內在和外在的完美結合,才能夠産生最好的效果。

  中國前駐法大使蔡方柏與傅瑩打交道不多,但這位後輩卻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宣傳自己,瞭解別人,這是大使的任務之一,但用怎樣的方式宣傳自己,各個大使的方法有所不同,傅瑩很善於溝通,她的成功之處在於真正用英國人的思維方式來說服人家,而不是講套話。”蔡說。

  事實上,早在澳大利亞擔任大使時,傅瑩這樣個性化的外交風格就已經聲名遠揚。本報當時駐堪培拉的記者米立公回憶,上任沒幾天,傅瑩就跑遍了澳洲最主要的城市,跟當地政界、商界、媒體交流,澳洲許多主流媒體用整版刊登對她的專訪。

  澳大利亞《時代報》外交事務記者Brendan Nicholson曾多次採訪過傅瑩,讓他最驚訝的一次採訪是在2005年6月的那次。當時傅瑩主持新書《澳大利亞全球:中國專輯》發行禮,但當地記者所有的問題都跟陳用林有關,陳是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一等秘書,十幾天前,陳攜妻女離開中國領事館,在澳洲申請政治庇護,並聲稱中國在澳洲安插了1000名間諜。面對挑釁性的問題,傅瑩心平氣和、面帶微笑地說:“如果我要處理這麼多的間諜業務,怎能有時間在這裡與各位見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