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建聯拒參選注定“變相公投”慘遭破產

http://www.CRNTT.com   2010-01-30 09:35:07  


 
  這就是泛民要把本來只是單純的補選活動提高到“公投”層面的用意。因此,要形成所謂的“公投效應”,就必須具有兩個要素:其一是有過半的選民出來投票,以符合“全民公投”的第一道“投票率門檻”;其二是在面臨強勁對手之下,泛民推舉的五名候選人(最好是辭職五人)都能當選,以符合“全民公職”的第二道“得票率門檻”。如果其中任何一道“門檻”都跨不過,就缺乏“全民公投”的效應和實力。

  如要催穀投票率,就必須形成選情激烈的場域。尤其是必須設法引誘實力相當,而且在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上與泛民主派對立的主要政黨、政團--民建聯等參選,才能產生這樣的效果。因此,如能引誘民建聯、工聯會等參加補選,這就必然會引發民建聯、工聯會的支持者站出來投票,必能“穀”高投票率,跨過“公民投票”的第一道“投票率門檻”。當然,正因為民建聯、工聯會的實力強大,儲備人才較多,尤其是上屆“票後”陳婉嫻,今屆為了“薪火相傳”而讓賢於新人,如再捲土重來,當選的機會不低。因此,“公投五子”的辭職再選是兵行險著。但這也正是他們要攪局“全民公投”之所在,目的是要製造泛民提出的普選議題擁有相當民意基礎的假象。

  應當說,“公投五子”辭職後所遺下的空缺,對民建聯和工聯會確是具有強大的誘惑力的。因為一方面為“私”,他們可以透此爭取多些人進入建制內,以進一步壯大自己在建制內的實力;另一方面為公,立法會中多一名建制派議員,就多一份反制、鉗制泛民主派的力量,有助於立法會通過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穩定繁榮的法案。因此,在一段時間內,雖然曾在“二十三條立法”中栽了跟鬥的自由黨為了“將功贖罪”,率先表態不參加補選,但民建聯和工聯會卻一直是猶豫不決的。當然,他們也有其理由,就是這只是一場單純的補選,如果因此而缺席,倒是等於坐實了泛民的“變相公投”了。

  然而,泛民的“起義”廣告宣傳,及“解放香港”等極為偏激口號,終使民建聯、工聯會驚醒:泛民所發動的這場政治鬥爭,絕非是單純技術主義者眼中的“補選”那麼簡單,而是要把全港市民都綁在其挑戰中央,挑戰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香港政制改革的決定等憲政法律,甚至是要製造“變相港獨”的“戰車”上。越多人參與補選,就證明越多的市民贊同他們的政治口號。於是,甚麼議席誘惑,都已是其次,牢牢掌握政治鬥爭的大方向才是重要的。於是,才正式決定拒絕參加補選,讓“公投五子”和其他的甚麼人自己“玩個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