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穩定與擴張仍應是中國經濟政策主旨

http://www.CRNTT.com   2009-10-05 10:23:23  


發展才是中國經濟硬道理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訊/無論世界經濟如何風狂雨驟,中國仍有極大幾率走出危機。但前提是,決策層一定要堅定發展的立場,並堅定既定擴大內需的政策。上海證券報發表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趙曉文章指出,發展才是中國經濟硬道理。鑒於中國經濟控制很強的特點,治通脹明顯易於治通縮,所以,當前政策並未進入到需要大調整的時期,而是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
文章稱,最新情況表明,風吹草動下近期房地產市場已開始出現下滑苗頭,樓市的穩定和中國經濟的穩定都面臨挑戰,若處理失當,所謂V形復甦的軌跡恐將曇花一現。可以說,現在對政策方向的把握及細節的掌控仍然非常關鍵。

  樓市的穩定與經濟穩定之間有著密切關係,通常股市波動在先,樓市波動在中,經濟波動在後。樓市在其中具有一肩雙挑的特點。樓市復甦先於經濟復甦,其近期波動也可能預示宏觀經濟接下來的波動。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讓中國經濟吃了好幾年苦頭,直至加入WTO才最終擺脫衰退陰影。這次全球金融海嘯,其情景要比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得多,為盡力避免經濟再次出現大的起伏,我們有理由極其謹慎地看待當前中國經濟的復甦。
 
  文章分析,截至8月,在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引擎仍然嚴重熄火。顯然,國際經濟的大冬天仍然寒氣逼人,並未過去,即便金融海嘯見底,也不一定意味著世界經濟會很快恢復。如果世界經濟衰退,中國經濟還能持續“獨立寒冬”嗎?

  消費增長亦是平平。而從8月CPI同比下降1.2%以及PPI同比下降7.9%的數據來看,市場情況似乎還在變糟,供大於求是主要矛盾。國內市場的復甦要遠慢於經濟增長復甦,靠消費來拉動經濟,暫時還不切實際。

  經濟復甦的動力最主要來自於投資的加快,但是,投資的高速增長明顯是政府主導與資金推動的結果,而非市場推動和周期推動。從項目隸屬關係看,1至8月,中央項目投資同比增長22.3%;地方項目投資增長34.2%。相比之下,民間投資並未積極跟進。即便是被認為已產生所謂過熱的房地產領域,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4.7%,比去年同期回落14.4個百分點。另外,1至8月,港澳台商投資下降0.8%;外商投資增長1.1%。這說明民間投資以及國外投資都遠遠沒有跟上。

  房地產市場的轉暖也明顯來自於資金的轉暖。1至8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同比增長34.2%。其中,國內貸款增長46.3%;利用外資下降33.6%;企業自籌資金增長12.6%;其他資金增長52.7%。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增長43.2%;個人按揭貸款增長94.1%。上述數據顯示,開發商資金壓力減少,主要因為樓市的持續回暖和寬信貸的金融環境。如此貸款的支撐力量當然不可能持續。

  按正常情況,貸款增長下半年就會放慢,因為銀行出於利息最大化的考慮都傾向於上半年更多放出貸款。同時,票據融資拉動貸款的情形也已發生改變。再加上政府的“窗口指導”,近期頻頻吹出冷風,可以預料,貸款進而投資以及整個開發商的資金鏈的情況會發生變化。事實上,貸款增長8月已開始下滑。這意味著,即使沒有任何政策調整,市場下半年也會因貸款的放慢而自動降溫。

  文章認為,今年中國經濟運行充其量只能說是“挺過去”了,而不能說是真正走過了危機。當然,相信中國經濟有足夠的底氣可以抗擊金融海嘯的侵襲,在全球繼續保持復甦態勢。原因一方面在於中國發展的空間還足夠大,並且正處於從城市化率45%到60%的快速轉換過程中,另一方面在於中國有足夠的資金量。簡言之,只要政策對頭,則無論世界經濟如何風狂雨驟,中國仍有極大幾率走出危機。但前
提是,中國的決策層一定要堅定發展的立場,並堅定既定擴大內需政策。在中國,物價的控制雖然也重要,但不如發展重要。
  文章稱,如此強調“發展論”重於“物價論”,是因為,第一,發展仍是中國最大的問題,對於中國這樣人均收入不到3000美元的國家,宏觀政策和經濟政策要同時追求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以及國際收支平衡四大目標,但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所代表的發展最為關鍵,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仍是首要目標;第二,中國不必追求過低的物價。1%至2%的低物價,是發達國家的政策目標追求,因為他們的經濟增長本來就比較慢,因此物價也需要控制得比較低。我們不可以將富人的食譜直接拿過來給窮人用。第三,在當前的中國,正物價增長強於負物價增長,適度的物價增長強於過低的物價增長。第四,鑒於中國的政府強勢、經濟控制也很強的特點,治通脹明顯易於治通縮。因此,更要防範通貨緊縮,而不必過分害怕通脹。第五,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衝抵泡沫。中國經濟如同只有半瓶水的水瓶,可以降價使性價比合理,但也可以把水加滿,同時擱上人參烏龍,賣人參烏龍茶,如此水價不僅可不降甚至還可提高,可以在高性價比的基礎上消掉泡沫。

  所以,發展才是中國經濟硬道理。輕視“發展論”轉而陷於“物價論”,一會控制股價,一會控制房價,一會全力對付CPI,其方向是錯誤的,其代價是得不償失的。

  同樣需要重申的是,當前政策並未進入到需要大調整的時期,而是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否則,中國經濟難以避免“W形”調整的命運。“W形”的調整本身沒有太大關係,最怕的是經濟再次跌落後再往上調會非常困難。微調和完善都是可以的,比如,房地產市場當前可以通過增加供應,尤其是保障房供應來平抑房價,同時,對過度投機作些限制,及時的微調是為了防止出現回調,但微調一定不能搞成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