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台灣人集體情緒過度動員 應休養生息

http://www.CRNTT.com   2009-06-14 11:35:43  


台灣的集體情緒過度動員
  中評社香港6月14日訊/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台灣的族群、性別、區域甚至政黨之間的成見、刻板印象者早就應該消弭了,政治人物動不動就要講一些會造成人們劍拔弩張的話語,事後再心甘情不願地道歉,或者顧左右而言他地轉移焦點,他自己沒事,但社會的裂痕卻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彌合的“台灣人的集體情緒實在是太過度動員了,應該休養生息了。”因此“政治人物,請少講兩句吧!”。
 
  日前,兩位山友因為各擁不同政黨的政治人物,言談不合、大起衝突,最後竟發生一人被打死的慘劇。登山本是放鬆心情、鍛鍊身體的活動,山上也應該是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沒想到因為政治觀點的爭論,而發生了這樣的事件;老實講,政治人物是否貪汙、無能,自有法律與社會公評,尋常百姓何須賠上情緒,甚至身家性命為之辯駁、背書呢?真是太不值得了。 

  其實,除了政治人物、媒體名嘴,對一般人來說,政治事務哪有那麼重要?人們應付生活現實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有那麼多功夫一天到晚辯論政治?兩位山友可以因為立場之不同在山上大打出手,以致出了人命,對已經歷過兩次政黨輪替、藍綠都有機會執政的台灣來說,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其中也透露出必須留意的警訊。 

  台灣選舉頻繁,每次選前選後,社會都會經歷大規模的動員,久久難以恢復。○八年選完“總統”,大家以為鬆了一口氣,○九年又有地方首長的選舉,一碰到選舉,政治人物就有“一定要被看見”的焦慮;一有這樣的焦慮,就得要創造出表的演舞台,而其方法往往是用最能挑動情緒對立的方式去引起注意。證諸過往經驗,這也往往是抓住政治市場“成本”最低的方式;政治人物只要敢說激情的政治語言,就可以換取曝光,而曝光度常常被換算成選舉的勝選比例,因為可以爭取立場相近者的認同;這就造成政治人物無論是問政或者是參選,總是想辦法要語不驚人死不休,久而久之,政治人物失了分寸,為求“效果”,什麼都講、什麼都罵,什麼都不奇怪。 

  有意參選年底地方縣市長的“立委”涂醒哲近日連續兩度失言,一次是把出現新流感病例說成是對馬英九“總統”就任一周年的最好的禮物,這種為了反馬或者反執政黨而把國人的健康當作是諷刺主題的話一出,立刻引起各界撻伐;尤其涂醒哲曾經擔任過“衛生署”署長,任內曾遇到過SARS,當了解民眾對疫情可能的擔憂與恐懼,這麼不把國人的健康當一回事,更是讓人覺得難以接受,因此就連與他同黨的政治人物都出面表示此言之不妥。 

  不過,這次的失言風波似乎並沒有給涂醒哲足夠的教訓,日前他又以一句“雲林是黑道故鄉”,再度引發陣陣煙硝;比“新流感是禮物”聽了更讓人心裡有疙瘩的是,黑道故鄉一詞是一種全稱說法,根本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自然引人不悅。涂醒哲這話一出,立刻“掃到”同是民進黨的雲林縣縣長蘇治芬。此外,他自己就在雲林附近的嘉義參選,也受到嚴厲的批判;或許為了選情計,涂醒哲不得不趕緊出來說明。不過,他的話到底有多少道歉的意味或者澄清的效果,恐怕也只能說見仁見智。 

  除了涂醒哲的兩度不當發言之外,近來屢屢有公眾人物動輒在言語間羞辱別人或者引發爭議,如“立委”邱議瑩問馬英九:“你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女人說的no就是yes”,澎湖地檢署有檢察官在開庭時,當場跟澎湖人說“我們台灣人就是派來管澎湖人的”,等等,都跟涂醒哲一樣,脫口而出之間就製造了非常負面的情緒,話中歧視甚至敵視的意味,給社會帶來了很不好的示範;真是天下本無事,無端自惹之。 

  盡管台灣已經是個民主開放的社會,但還是有些民眾陷在對立的執念裡,就是想不開,結果竟然生了登山客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彼此嗆聲而互毆致死的慘劇,面對這麼極端、這麼不幸的事件,部分政治人物與媒體難道不該檢討節制其在一些政治議題上口不擇言、持續搧風點火的作風嗎?台灣的族群、性別、區域甚至政黨之間的成見、刻板印象者早就應該消弭了,政治人物動不動就要講一些會造成人們劍拔弩張的話語,事後再心甘情不願地道歉,或者顧左右而言他地轉移焦點,他自己沒事,但社會的裂痕卻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彌合的;套一句前副總“總統”呂秀蓮曾經說過的話,台灣人的集體情緒實在是太過度動員了,應該休養生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