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他信:“紅衫軍”事件真正的輸家 | |
http://www.CRNTT.com 2009-04-16 08:27:04 |
今年泰國新年(4月13日-15日),曼谷街頭不再有歡樂的花車和潑水的人群,而是在全世界媒體的直播下,政府軍隊與泰國前總理他信暗中支持的“紅衫軍”展開的巷戰。以雙方傷百餘人、死亡兩人為代價,“紅衫軍”終於被驅散,對政府機構的圍攻被解除,過去5天震驚國際的政治混亂,暫告結束。 表面上看,“紅衫軍”通過迫使東盟峰會取消,讓亞洲領導人紛紛緊急撤離,達到了對現任總理阿披實的羞辱效果,也讓整個國家形象在世界上蒙羞、拖延了泰國經濟復甦的過程。但仔細分析,這一戰役,真正的輸家還是躲在幕後發號施令的流亡者他信,對整個泰國政治,則是一次打破惡性政治循環、深化民主制度的契機。 毫無疑問,這次“紅衫軍”起事,是一場不折不扣“他信的報複”。雙方仇恨的起點還要回到2005年9月,當時華裔富商林明達無法忍受老友他信當時的貪腐,毅然發動“人民民主聯盟”運動,號召支持者周末走上街頭,立誓推翻他信政權。參加“民盟”的曼谷中產階級抗議群眾都身穿黃色T恤,表示對國王的忠誠。林明達的“黃衫軍”聲勢如此浩大,以至於台灣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都親赴曼谷考察,之後在台北複制了一場同樣壯觀的針對陳水扁的“反貪腐”圍城大行動。 雖然獲得了媒體支持,但“黃衫軍”無法輕易撼動他信的政治基礎。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長期以來,國王、軍人、議會政黨是參與泰國政治的主要三股力量,這就形成了一種不完善的民主:民眾選出的民意機構,並沒有獲得在國家政治事務中的最終發言權,軍人常常會以保衛國家的名義幹政。歷史上軍人政變、政府下台、國王仲裁以最後平息爭議的例子層出不窮。過於頻繁以及不正常的政府更替,導致民主社會的主要動力——政黨——缺乏穩定性,因此政治學者認為泰國政黨還處於“黨魁主義”階段,政黨不是以意識形態和政綱為基礎,而是建立在黨魁本人的影響力上。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