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國個人信用報告:你有經濟身份證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4-02 09:38:40  


  中評社北京4月2日訊/廣東《新周刊》2009年第7期載文“中國個人信用報告:你有經濟身份證嗎”,文章指出,中國的信用狀況不容樂觀:違約成本太低,經濟法規不完善、道德缺位、權力尋租和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讓個人和企業失信成為一種常態。文章內容如下:

  信用是個人最好的身份證

  信用立國

  信心比黃金還要貴重。但這份信心始終要建立在企業的良好信用與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之上。

  文/陳舊

  經濟越蕭條,信用越重要,真信用假信用才得以現形。前納斯達克主席莫多夫一夜間從財富英雄變成世紀巨騙,從披露出的長長客戶名單,便可知這老頭之前積累的個人信用有多厲害,否則那些好萊塢名流IT新貴又如何肯自投羅網?民族乳業三大品牌因三聚氰胺而集體遭遇國人抵制,也是將辛苦積累數十年的企業信用輕易葬送。至於溫家寶屢屢告誡美國要保障中國資產安全,言下之意則是要美國人善待自己的國家信用。

  華爾街與三鹿們的破產,歸根結底在於其個人與企業信用的破產。在信用被普遍懷疑的境況之下,人人懷著恐懼,只肯抱著現金,退回到原始人物物交換的光景。沒有消費,也就沒有需求,工廠也信心不足,只肯按需生產。銀行也普遍惜貸,貸給民營企業驚走佬,貸給國有企業怕經營不善,貸給政府也怕貪污腐敗,這即是我們當下所面臨的經濟大蕭條。

   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威

  曾幾何時,我們也是個愛誠信的民族。

  民間傳說裡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左傳》以信為“國之寶”。孔子也說一個國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皆是將誠信置於比一切都寶貴的位置。

  即使在20世紀初期的中國,費孝通所記載的“鄉土中國”裡,“鄉土誠信”也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規範機制,在一個村莊裡,人們相互知悉,信息基本對稱,每個人對自己的名譽都很在乎,“誠信”就成了最理性的選擇。

  解放後,由於戶籍制度與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單位與組織對個人具有強大的約束力,個人自由雖遭受極大侵害,但客觀上也讓個人行為得以自律。

  也只是在最近這些年,“信用”與“誠信”開始成為社會缺失值。一方面:個人信用似乎越來越重要,人人兜裡都有幾張信用卡,大多數人都住在用貸款買來的房子裡,工作生活交際無形中都在提升或耗損你的個人信用;另一方面,則是整體性的信用缺失:且不說政治層面的“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社會層面的底綫失守,道德淪喪,個人層面這是潛規則盛行於社會,成為基本的為官為人之道。

  社會學家孫立平將此稱為“社會潰敗”,社會動蕩的反面是社會穩定,社會潰敗的反面是社會健康。在他看來,這是比社會動蕩更大的威脅。

  這種至上而下的不講信用已經成為我們時代最常見的景象之一:華南虎事件早已水落石出,當地政府仍在遮遮掩掩,隨時間消逝的不止有網民的耐心,還有政府的公信力,至於“俯臥撑”與“躲貓貓”,則更是將政府信用視為兒戲。圓明園獸首拍賣事件本來不值得討論,卻因為愛國者蔡銘超不合常理的行為與冠冕堂皇的言論,而成為2009年最無趣的事件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