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兩會效應 回應敏感問題凸顯透明

http://www.CRNTT.com   2009-03-09 15:25:19  


兩會期間,一些敏感問題實現了透明化。
  中評社北京3月9日訊/《中國青年報》今天登出曹林的文章“回應敏感問題凸顯透明”。文章表示:“記者喜歡跑兩會,公衆喜歡看兩會,很大程度上源於兩會是新聞的盛宴,是公開的盛宴,是信息超常透明的舞台——在代表委員問責、媒體雲集、公衆緊逼的‘兩會效應’下,一切敏感問題好像都在脫敏,一切慣見的障礙和禁區仿佛都在打破。”文章内容如下: 

  典型表現在許多地方領導對一些本地“敏感事件”毫不遮掩地回應上。在回答記者“周久耕是如何處理的”的提問時,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蔣宏坤坦誠相告“已被立案審查”。被追問對自己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時發生的“弑師案”一事看法時,如今已是山東大學校長的徐顯明沒有避談自己的評價。還有,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從容回答記者對出租車罷運的提問,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不等媒體提問就主動反思起甕安事件的教訓。 

  這種“脫敏”證明了一個常識:這世上本來沒有什麼敏感問題,敏感從來都是刻意遮出來的。謠言止於公開,同樣,敏感也“脫敏”於透明。有些問題所以變得很敏感,使政府陷於被動,讓官員如臨大敵,不是問題本身有多麻煩或易成為不穩定因素,而在於政府的刻意遮掩和故意隱瞞。越瞞,越諱莫如深,越給公衆傳播“官員在說謊,政府想瞞報真相”的惡劣暗示,越強化了社會“其中必有見不得陽光的利益”的印象,於是就成了敏感問題。醜越遮越醜,尤其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你根本也遮不住,越遮越讓人逆反。 

  比如前段時間“浙大院士涉嫌剽竊論文”事件的遮掩,就使這一普通學術醜聞成為一個敏感事件——不過,此次參加兩會的兩位浙江大學的人大代表倒沒有諱言,向媒體通報了調查經過和結果,并表示,不再續聘卷入剽竊事件的院士。這種公開,并沒有影響浙大的形象,也沒有激起輿論新一輪對浙大的質疑,而是回歸為普通學術不端事件。自己不刻意遮掩,話題自然就脫敏了。 

  同樣,薄熙來、石宗源還有南京市對本地負面事件的坦然面對,展現了一種自信,并寄望於這種自信能贏得公信。官民坦誠相見之時,還有什麼敏感不敏感。不僅是兩會政治中要有這種坦誠相見的良性互動,日常政治中更不應該遮遮掩掩。 

  兩會媒體雲集、氛圍開放,起碼是給一些敏感話題脫敏的時機,是地方政府以公開進行“重樹形象”的公關機會,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