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金融危機是全球經濟持續下跌最終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09-03-07 07:58:49  


 
美國金融危機是禍根

  美歐的國內需求下降,使以美歐為第一出口對象國的東亞經濟體,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出現出口急劇下跌的引領下的GDP增幅下跌,下跌的幅度遠遠高於處於危機中心的美歐國家。日本下跌12.7%,台灣下跌8.4%,香港下跌5%,新加坡下跌4.2%,韓國下跌4%。進入2009年後,這一趨勢,進一步惡化。1月份,日本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46%,台灣下降44%,菲律賓下降40%,新加坡下降38%,韓國下降34%,印度尼西亞下降20%,中國下降18%,泰國下降16%,馬來西亞下降15%,香港下降11%。隨著未來美歐企業的持續的大規模撤資,東亞經濟體中有可能再次出現去年韓國出現的匯率和財政危機。 

  很顯然,美國金融危機才是當前的全球經濟持續衰退,全球需求下降的根源。當然,這是過去的全球經濟運行結構,包括東亞的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結果。讓各個國家自己刺激內需,特別是希望中國的內需來替代美歐,帶動其他國家的發展,這是完全打破原先幾十年中建立起來的模式,建立一個新的全球一體化的關係,這條路未來可能走得通,但走完這一歷史過程至少需要幾十年。為了盡快制止全球經濟持續下跌,更緊迫的選擇是,在探索實現新的發展模式的同時,首先需要在老的框架中,促進美國解決自身的金融危機,恢復傳統金融業的正常秩序,制止美國資產下跌的惡性循環,穩定住美國的市場需求。這是東亞迫切需要的選擇,也是能使世界和美國共贏的選擇。

美國金融體系必須盡快恢復

  美國在1989年,中國在1999年都曾在危機中,通過建立壞銀行,將擁有問題貸款的壞銀行和好銀行分開,重新建立良好的銀行信貸秩序,建立良好的銀行信用。美國的媒體也已經發了專門的文章,討論這一歷史經驗。在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的拯救銀行方案公布不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教授,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甚至一些共和黨參議員等都紛紛建議,要把大型美國銀行暫時國有化。儘管蓋特納和伯南克很快就公開否認國有化,認為沒有必要。但美國政府已於2月25日開始對銀行進行“壓力檢驗(stress test)”,調查各銀行需要注入多少資本金。如果調查結果,政府必須提供資金像現在支持花旗銀行一樣,政府占36%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這不還是事實上的國有化。

  當我們思考美國如何才能走出金融危機時,不得不看到一個權力分散的制約機制,能有效地制約權力的濫用,但也使得危機時的救市措施,很難像中國和新加坡一樣,做到盡快實施,盡快見效。但只要美國的金融危機還未見底,這種拖延,就有可能進一步拖累世界經濟。

  東亞經濟體的政府具有最多的外匯儲備,最多的美元,最多的美國國債。希拉里在結束她的亞洲之行前說,希望中國繼續購買美國的國債。中國,日本和東亞,為了共同的利益,都是有可能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但是,就如任何一個投資者,在對某一企業進行投資前,有權進行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有權要求這一企業有一個健康的財務體系一樣,東亞有權要求美國首先讓美國的金融體系恢復健康的正常的運行。

(作者楊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合作項目協調人,資深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