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拜登台海政策為何兩面性

http://www.CRNTT.com   2023-03-18 00:03:06  


 
  第三,在外交上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多邊化”。拜登政府上台後開始不遺餘力地拉攏盟友在台灣問題上發起挑釁,以加強對華“戰略合圍”的力度。對此,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曾於2021年10月20日在參議院提名聽證會上直言不諱地宣稱,美國應該要求和“正在要求”盟友對台灣當局“表現出真正的承諾”。〔9〕在美國的推動下,近年來法國、德國、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歐洲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美國傳統盟友紛紛效仿美國,公然介入和干預台海事務,涉台議題也從經濟、貿易、社會、文化領域向高度敏感的政治、安全領域擴散。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干預台海事務的手段也日趨復合化,可謂“軟硬結合、文武並舉”,使得台灣問題“國際化”的跡象日益明顯,導致大陸處理台灣問題面臨更棘手的挑戰。

  第四,在經濟、科技、文化、拓展“國際空間”等領域全面加強美台合作。為了將台灣當局徹底納入美國“以台制華”的戰略軌道,拜登政府不斷推進與台灣當局在經貿、社會、科技、文化以及拓展“國際空間”等諸多議題領域和層面的合作。例如在金融合作方面,美台簽署了“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謀求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聯手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技術開發等議題,在東南亞地區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助力台灣當局“新南向政策”的推進,合作拓展在亞太區域乃至全球的經貿新布局,並以此對衝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又如在文化教育交流領域,在“美國在台協會”及“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的推動下,“美台教育倡議”得以正式啟動,意圖全面強化美台語言教學合作,鞏固台灣當局“為美國及全球提供中文教學的角色”。2021年11月,台灣當局又以幫助美國等國對抗中國大陸“意識形態輸出”為名,推出“華語教育2025計劃”,聲言要為美國學生提供在大陸之外學習中文的機會和環境。〔10〕美台推出上述舉措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增強合作,進而構築美台全面合作的“整體性框架”,為美台關係的持久發展夯實基礎。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面對中美日益加劇的高科技博弈,拜登政府更是將半導體等戰略物資的供應鏈、信息通訊基礎設施、人工智能、量子技術開發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並積極謀求借助產業鏈、供應鏈的重組和整合,將台灣當局納入美國主導的“反華高科技聯盟”之中。例如早在2021年2月,美台便舉行了“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圓桌論壇”,集中討論如何強化雙方在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及產業方面的合作。6月,美台舉行第11屆“貿易暨投資框架協議”(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TIFA)會談,主要內容分為“貿易與投資相關議題”和“提升未來貿易及合作議題”兩大類,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討論如何保障半導體芯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進而推動雙方在網絡安全、數字經濟、衛生健康、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能源、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的精準對接。會談後,美台雙方宣布已就半導體、電動車、疫苗生產與代工等議題領域達成十大共識,並同意就不同項目成立工作小組,就不同議題不間斷地展開討論和溝通。同年11月23日,美台舉行第二屆“經濟繁榮夥伴對話”(U.S.-Taiwan 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 EPPD)視頻會議,美方由副國務卿費爾南德斯出席,台灣當局方面則由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出席,主要討論議題便是如何在供應鏈、產業合作、5G技術和數字經濟等方面展開密切合作,聯手建立以“去中國化”為目標的半導體產業鏈。2022年6月,台美雙方宣布正式啟動“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 Century Trade)協商談判,圍繞貿易便利化、監管實踐、農業、反腐敗、支持中小企業貿易、數字貿易、促進以工人為中心的貿易、支持環境和氣候行動、勞工標準、國有企業等11個關鍵領域展開磋商。2022年11月8日,美台雙方在紐約舉行了首次“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實體談判。2023年1月,由美國助理貿易代表特瑞·麥卡廷率領的代表團訪台,針對雙邊貿易議題展開進一步的深入討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