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逼統”戰略與實施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3-01-29 00:02:08  


 
  (三)中華文化“大一統”思想是驅動兩岸統一的文化心理力量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境內各民族之總稱。歷史上中國數次統一,又數次分裂,統一與分裂循環往復,不僅貫穿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全進程,也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追求統一、維護統一是中華文明區別於世界其它文明的顯著特徵,是中華民族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價值,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核心與精髓。事實上,統一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政治選擇,也並非一時的政治訴求,而是一種強烈的歷史意識和思維定式。〔10〕古往今來,不管政權如何更迭,統治者始終將追求統一、維護統一作為不可推卸的道德使命和政治使命,在統一的問題上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特別是秦漢以來,“大一統”思想在傳統中國社會根深柢固、一脈相承,塑造起中華民族共同維護統一的社會心理力量。追求統一、維護統一已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項根本性價值訴求。正所謂“大其一,統於正”,說的是既要追求形式上的整體與統一,同時也要推崇統一的正義性與合法性。“正統乃一統的基礎,二者共成一義。”〔11〕

  進入近代,受西學東漸影響,舊中國傳統制度體系面臨向現代化國家制度體系脫胎換骨的轉型變遷。但即使是這樣,包括台灣地區在內的整個中國社會“大一統”的國家結構仍然得以保留和傳承。作為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傳統國家基本結構,“大一統”塑造出了海峽兩岸中國人所共有的國家觀念和政治文化:一種執著向往國家統一以及主張中央集權的價值偏好。〔12〕在這種“大一統”觀念的長期薰陶之下,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事實上已經成為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在國家建構上的重要文化和心理基礎。

  (四)中國共產黨國家統一理論及其政策實踐是兩岸統一的主要驅動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統一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過程,是一種新的文明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是人的發展過程。〔13〕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意大利的統一問題》等經典著作中對實現國家統一的方式、統一戰爭的性質、統一的領導力量、統一的時機和條件以及統一的外部因素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統一思想的基本觀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國家統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大量的理論及實踐探索。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敏銳洞察國內國際局勢和台海形勢新變化,深刻總結我們黨對台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歷程和經驗啟示,就對台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強和改進黨對對台工作的領導,是做好新時代對台工作的根本保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