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兩岸政治歷史文獻的政治分量

http://www.CRNTT.com   2022-07-19 00:12:32  


 
  (四)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的前提條件。“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裡人商量著辦。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講話”裡的這些文字,最直白說明了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國家的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前提條件,兩岸關係在敵對對抗之下,並不存在著“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條件。

  小結:機會之窗不會永久開啟,政治歷史文獻是一份權益清單,也是一份債務清單。

  三、在台灣,被終止的《國家統一綱領》

  作為兩岸關係重要的政治歷史文獻而論,台灣當局於1991年2月23日通過的《國家統一綱領》當屬其一。《國家統一綱領》曾是台灣當局有關大陸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並於同年3月14日獲“行政院第2223次會議”通過,民主進步黨和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亦參加了決議過程。由此開啟了1992年兩岸兩會達成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致力於國家統一為方向的“九二共識”。

  《國家統一綱領》是在蔣經國去世後,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李登輝主持之下訂立的。雖然這是李登輝竊權過程中的政治投機策略之舉,也是緩解大陸推動國家統一壓力的緩兵之計;但是從這份政治歷史文獻的內容看,一是明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二是明確了謀求國家“自由、民主、均富”的最終統一。

  由於陳水扁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民進黨推行台獨分裂的政策,《國統綱領》被實際擱置,失去了最高指導原則的作用,而成為一紙空文。2006年2月27日由陳水扁宣佈終止適用,同時台灣當局的“中華民國國家統一委員會”終止運作。這是台灣民進黨當局策劃的一次重大的台獨事件,也是兩岸關係的重大歷史倒退。

  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馬英九就任台海地區領導人,未能恢復《國統綱領》實施;此後,民進黨兩度執政至今,在台獨意識形態長期宣傳塑造浸潤之下,兩岸關係步入了自1979年以來最為複雜嚴峻的境地,分離分裂意識主導了台灣的多數民意,台獨分裂勢力的分裂活動猖獗到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小結:歷史倒退的罪責重如山,深似海,如果大陸方面採取非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陳水扁及其它參與這一台獨事變的決策者,應當受到嚴厲的審判和刑事追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