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程永華:中日應回顧歷史開創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2-04-21 00:04:37  


 
  一是要重信守諾,妥處矛盾分歧。沒有堅實的政治互信,中日關係就如同空中樓閣,難以實現穩定、建設性發展。雙方要從地區和全球大視野審視中日關係,以理性心態看待對方發展,找准契合時代發展的相互認知和正確定位,將“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反映到制定政策上,落實到具體行動中。要把爭議和分歧擺在兩國關係適當位置,不讓矛盾對立定義兩國關係,恪守迄今達成的共識和承諾,妥善管控有關敏感問題。

  二是要順勢而為,共創兩國關係的廣闊前景。後疫情時代,亞洲地區將日益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中日作為本地區和世界重要國家,應積極展現責任擔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促進區域發展合作,共同引領亞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協調應對全球性挑戰、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三是要深化合作,擴大共同利益。中日兩國經濟高度互補,利益深度交融,各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新形勢下,雙方要繼續開展抗疫合作,擴大經貿投資、服務貿易、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醫療康養、第三方市場等領域互利合作,爭取形成更多成果。要抓住RCEP生效、共建“一帶一路”等區域合作帶來的重要機遇,開辟互利合作的新平台,建立更緊密的經貿安排,繼續推動區域合作進程,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攜手為區域和世界經濟發展增加更多確定性、注入更多新動能。

  四是要加強交流,增進國民感情。人文交流對推動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交流、增進國民感情、凝聚團結意識具有獨特價值。中日地緣相近、文緣相通,兩國民間友好和地方交流具有深厚基礎和優良傳統。雙方開展人文交流優勢明顯、抓手眾多,大有可為。疫情之下,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拓線上交流等方式,保持人文交流的延續性。同時,著眼後疫情時代,以更加寬廣的視野,積極搭建更多民間友好交流與互利合作平台,廣泛調動各領域、各階層友好力量,全方位開展在文化、地方、青少年等各領域的友好交流,不斷創新交流形式,豐富交流內涵,促進民眾交往、交流、交融,增進人民相知、相近、相親,持續夯實兩國社會和民意基礎。 

  中日友好協會願意和中日兩國各界朋友一道,著眼中日關係下一個五十年,加強交流合作,增進相互理解和友誼,為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發揮積極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