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敘事學與中美貿易爭端

http://www.CRNTT.com   2022-04-09 00:02:40  


貿易糾紛話語的立場涉及國家、民族利益,是隱形的話語博弈戰場。
  中評社香港3月9日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屹博士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作者表示:以中美經貿糾紛背景下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兩份中美經貿立場白皮書為語料,考察其對中美兩國國家道義立場定位、評判、結盟的敘事特徵。中方政府的道義立場建構基於斷言類言語行為,同時以指令類言語行為和承諾類言語行為共同建構中國的道義立場,但主體性思維建構立場難以得到美方認同。國家立場建構關涉國家利益和國家主權,涉外糾紛情境下國家如何建構立場值得學界進一步探究。文章內容如下:
 
  一、引言

  貿易糾紛話語的立場涉及國家、民族利益,是隱形的話語博弈戰場,也是表徵國家利益的符號形態,應該受到學界更多關注。本研究建構國家話語立場分析框架,並以中美經貿糾紛背景下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兩份經貿立場白皮書為語料,考察其對中美兩國的身份定位、道義立場評判,以及由積極或消極身份與評判而成的結盟趨同或趨異。研究問題包括:(1)國家道義立場的元語用指示語的語用特徵?(2)國家身份立場與國家道義評判如何結合併建構結盟?(3)國家道義立場指示語蘊含哪些元語用意識?

  “立場”這一術語由Biber和Finegan(1988)在學界首次明確提出。通過對不同體裁文本的聚類分析,他們描述了態度、情感、判斷、義務四層面的副詞聚類(立場標記詞)特徵,強調立場建構的主觀性和評估性特徵,將立場界定為對信息命題內容的“態度、感想、判斷、承諾”的詞彙及語法表達(Biber & Finegan,1989)。在此基礎上,Biber等人(1999)將確信、懷疑、精確、限制等言據意義聚類歸為知識立場,把包含個人感受、態度等情感意義聚類歸為態度立場,把表達和呈現信息的方式聚類歸為言說風格。該立場概念及主要理論觀點成為二十多年來語料庫立場研究的基礎,其研究路徑和立場分類也成為開展相關研究普遍遵循的經典範式。雖然Conrad和Biber(2000)將其中的言說風格變為風格立場,但沒有改變其內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