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當局南海政策可能走向及其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21-10-25 00:03:23  


 
  (2)不斷凸顯台灣主體性,忽視南海歷史性權利。在南海問題上,蔡英文當局將會切斷與中國大陸任何內在聯繫,妄圖通過犧牲南海“主權”換取“台獨”支持,不斷凸顯台灣主體性,兩岸共護南海“祖權”立論被推翻。蔡英文連任後,在南海問題上將繼續會參與南海多邊協商與談判,目的為增加台灣“曝光度”,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比如,2020年7月,針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有關南海問題談話,台涉外事務部門呼籲“促請相關國家將台灣納入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以共同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18〕蔡英文推行南海政策背後的邏輯,是切斷與中國大陸在南海之間任何內在聯繫,忽視南海歷史性權利,妄圖通過犧牲南海“主權”,來換取美國及南海周邊國家對台灣“獨立”支持認可,其出發點與落腳點還是為凸顯台灣“主權”獨立,實現“台獨”殘夢而已。

  (3)加大“挾美自重”力度,扮演遏制中國大陸的“急先鋒”。隨著美國干涉台海事務的力度不斷加大,民進黨加強與美國相互勾連,扮演遏制中國大陸的“急先鋒”。2020年1月,蔡英文會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時,表示“台美在安全、經濟,以及共享價值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已升級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19〕2020年7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所謂官方聲明,改變其在南海不選邊站的立場,妄稱“(中國)在南海的主張不合法”“2016年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具法律約束力”;而台外事部門宣稱“歡迎”美方聲明。8月25日,在參加“ASPI印太領袖對話”系列活動發表視訊演說時,蔡英文呼籲“國際社會對南海的潛在衝突熱點保持警惕,共同以和平方式解決與中國(大陸)任何議題或衝突”。〔20〕12月10日,蔡英文在參加“哈德遜研究所”年終慶祝活動時,配合美國,污衊對國際海運至關重要的南海,現在卻已高度軍事化。

  因此,民進黨當局可能根據美方的授意和口徑,以響應美國策動的台海南海“雙海聯動”。未來,美方以加強美台防務合作夥伴關係為由,實施包含“美軍艦訪台擴大美台演習”“考慮美台軍艦重新停泊在對方港口的適當性與可行性”條款的“2018年國防授權法”,以及以航行、演習機械故障等藉口向太平島提出泊靠要求。台灣可能準備對美國在南海軍事活動造成的損失,提供必要的人道協助,包括軍艦臨時停靠補給、人員救助等。台軍也可能更密切地參與“南海聯合巡航”等多邊軍事合作機制,加強在南海對大陸的監視和與美日情報的共享,不排除蔡當局會進一步棄守南海主權。同時美國將繼續以“印太戰略”為框架,通過美日印澳“四國機制”,持續強硬介入南海問題,尋求在南海地區建立並擴大“印太安全同盟+台灣”的意圖不言而喻。美國加大對民進黨當局的拉攏挑唆,不排除最高決策層將直接施壓台當局,要求澄清南海“斷續線”含義,甚者要求放棄“斷續線”。

  (4)積極推行“新南向政策”,換取東盟國家實際支持。2016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在政治上推行“親美日反大陸”,在文化上極力推動“去中國化”,在經貿上試圖切斷與大陸緊密關係,其大力推出“新南向政策”就是其對外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8月,蔡英文召集“對外經貿戰略會議”,會上通過“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在總體與長程目標中指出,將建立廣泛的協商和對話機制,形塑和東盟、南亞及澳新等國家的合作共識,並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和分歧,逐步纍積互信及共同體意識。依此綱領,與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問題上,透過協商和對話機制,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和分歧當然可以適用。〔21〕與此前三次“南向政策”不同,蔡英文“新南向政策”將重點放在新興科技製造業領域和服務業的對外合作,力推台灣的“軟實力”,並且將目標國家拓展到南亞、大洋洲地區,試圖全面推進台灣的全球化水平以及參與地區經貿協議。〔22〕“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上台以來強力推行的,其有可能為推行“新南向政策”,在南海問題上與其他南海聲索國尋求妥協,南海政策可能成為“犧牲品”。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新南向政策”將會與台灣南海政策的角色進行互換,由先前“新南向政策”是台灣當局推行南海政策的工具之一,轉換為南海政策是台當局推行“新南向政策”的工具之一,兩者角色互換的根本原因在於台灣受限於自身在南海問題上的尷尬地位,在南海問題上面臨徹底邊緣化的趨勢將不可避免。“台灣當局有意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其對國際法的尊重,通過與相關東盟國家表達意願,強化台灣與東南亞各國的關係,以此來達到其“新南向政策”的目標,〔23〕使得未來台灣當局會在南海政策上,不得不在東盟國家中尋求妥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