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歐洲緣何跟風施壓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1-05-16 00:01:55  


 
  歐洲國家重新找回最大的金主,緩解了北約防務開支的壓力,防止了在已經捉襟見肘的養老福利等支出上的斷供,在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上也可以緩口氣。在這一利好形勢下,響應美國的號召,打壓中國,以示友好,算是事半功倍。再說,歐洲國家對中國的崛起也耿耿於懷。有了美國的挑頭,也可以試試水。

  緊隨美國的步伐,日本、澳大利亞及英國等其他域外國家也把矛頭對準中國。2020年9月16日,法國、德國和英國三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分別同時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了內容相同的普通照會,援引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裁決,否認中國的西沙群島直線領海基線、南海諸島的島嶼地位以及中國對南海的歷史性權利。美國極力拉攏盟友和夥伴國組建以中國為“假想敵”的統一陣營。美國一直沒有放棄通過公開和秘密渠道向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和印度提出以外交和軍事方式介入南海問題的要求。在美國的施壓以及越南等聲索國的游說、拉攏下,出於自身戰略利益的考量,日本及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盟國家繼續呼應美國派出軍用船隻進入南海開展單獨或聯合行動。2019年8月,歐盟國家首次就南海形勢發表“歐盟涉南海形勢聯合聲明”和“英法德涉南海形勢共同聲明”。這兩份聲明不僅公然為越南在中國南沙群島萬安灘海域採取的單邊行動“站台”,還不點名地對中國在南海的正當反制行動發出指責,歐盟國家偏袒越方的姿態令人瞠目。2020年1月29日,英國皇家海軍司令拉達金、法國國防部總督察長博納旺蒂爾公開稱,將考慮在南海持續部署艦艇的可行性。英國提出“全球英國”的目標表明,其有意恢復昔日的海洋強國地位,而介入南海問題則成為英國實現這一戰略的內容之一。

  歐洲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尋找“存在感”。2021年2月初,法國一艘核潛艇在支援艦的相伴下穿越南海海域。法國國防部長帕爾麗聲稱,這是一次“非凡的巡邏”。接著在2月18日,法國又派出一艘兩棲攻擊艦和一艘護衛艦前往太平洋地區執行為期3個月的任務,香港《南華早報》說,在這期間,兩艘軍艦將兩次經過南海,並計劃在5月同美國、日本進行聯合軍演。另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該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預計在5月啟程,夏末抵達東亞地區。英國國防參謀長卡特暗示,軍艦很可能在南海開展“航行自由”活動。

  歐洲國家的新動向有配合美國的一面,也有想要影響美國的一面。通過在南海活動,英、法、德一方面表明它們是“國際規則的維護者”,另一方面顯示自己要參與大國博弈和競爭。這些歐洲國家欲體現自己的戰略支柱,尤其是法國和德國,即表明它們不僅是重要經濟體,還是安全行為體。歐洲國家這兩年一直在討論,到底是要淪為大國博弈的戰場,還是成為博弈的一支力量。通過在南海活動,它們給出“要成為一支力量”的答案。歐洲國家正朝“更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方向”轉變,它們不僅想通過經濟、外交等手段來施加對華影響力,還想藉助一些“看得見的東西”,比如讓中國認識到,“我們也能在你的周邊發揮安全方面的影響力”。

  總之,歐洲國家打壓中國的行為,受制於自身的價值觀和利益,並不是心血來潮的舉動。歐洲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和往來也會繼續,但是存在的變數和不利情況會越來越多。中國面臨的迴旋餘地將變得非常有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