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灣人不信美中國威脅論

http://www.CRNTT.com   2021-05-15 00:01:53  


 
  另外,在美國國會推出“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之後,《紐約時報》發表題為“拜登政府強勢支持台灣,是時候放棄‘戰略模糊’了嗎?”的一篇報道。報道指出,隨著中國力量和雄心的日益增強,加上北京判斷華盛頓將被削弱和分散注意力,有關美國是否應該對台灣防禦做出更清晰承諾的辯論正在進行中,部分是為了降低因中國誤判而導致不必要戰爭的風險。

  衹是,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東亞項目主任史文(Michael Swaine)卻稱這種做法是在“發狂”。他說,美國若明確宣示防衛台灣,加上結束美台政府接觸的限制,將把北京逼到牆角,非但不能威懾,反而提高台海衝突的可能性。

  史文也在推特上說:“無論如何都會堅定捍衛台灣的承諾是大錯特錯的。”他還指出,《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沒有提到中國的想法,顯然是“假定北京軍事肌肉秀衹是突然出現,沒有別的原因,衹想騷擾台灣並顯示其日益增長的雄心”。

  史文還說,在美國不再能確定自己會在台海衝突中獲勝的情況下,無論出現什麼出色的國防科技,嚇阻台海衝突已經不僅是一個軍事問題。他認為,關於嚇阻台海衝突的有效性,需要廣泛的計算成本,這遠超出軍事問題,尤其是加上可信的保證戰略——傳達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立場的持續可信度。他說,有些人可能不喜歡這種假定的模糊性,但這是處理台灣問題的最不危險的方法,“真的沒有合理的替代選擇”。

  而根據美國“一中政策”立場制定沿用多年的對台“戰略模糊”政策,美國是在不承認台灣“獨立”的情況下支持台灣的,美國為台灣提供政治和軍事上的支持,但不明確承諾要捍衛台灣免受中國的攻擊。然而,隨著中國實力的日益增強,有關美國是否應該對台灣的防禦,做出更明確清晰的承諾,這項辯論也還未定。

  這反映出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核心挑戰,也是拜登政府在制定亞洲戰略時的一個重點,包括白宮、國務院和五角大廈都在重新評估美國戰略的核心原則,以適應一個新的、而且是更危險的美中“大國競爭”的對抗階段。而在3月,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還警告,中國有可能在未來6年內試圖以武力奪回台灣。

  以往,儘管美國通過外交聯繫、軍售、堅定的措辭,甚至偶爾的軍事演習來支持台灣,但美國長期以來一直不願說明將會如何應對這種攻擊,在台灣與美國斷交之後,失去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支持,也沒有任何聲明、原則或安全協議迫使美國“必須”來保護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