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應保九二共識及戰略模糊

http://www.CRNTT.com   2021-05-06 00:01:34  


 
  為什麼當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在達成“九二共識”時要對“一個中國內涵”或“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做出模糊化處理呢?因為所謂“內涵”涉及兩岸政治定位問題,本是雙方有所分歧與爭議的部分,如果在那個時候就要弄清楚,兩岸兩會的商談就談不起來。所以,雙方都明智地認識到,應該對此先存有模糊,待以後時機條件成熟時通過兩岸政治談判再予以解決。因此,即使現在對“九二共識”需要做出“兩點論”的清晰化,但主要是原則(也即“核心意涵”)的清晰和統一目標的清晰,並不需要擴及到“內涵”或“政治涵義”方面;也就是說,在對“兩點論”清晰化的同時,對“一中內涵”仍可以保留“不涉及”或“各有不同認知”的灰色地帶。對“內涵”或“政治涵義”採取這樣的處理辦法,是當初雙方在達成“九二共識”時的“共識”。雖然對大陸來講,台灣定位始終是清晰的,從而兩岸定位也是清晰的,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裡,台灣定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寫得是很清楚的。〔16〕但是,確實沒有必要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以及後來的兩岸政治對話(包括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親民黨等黨際交流)中就去涉及“內涵”。〔17〕但是,現在國民黨內有人先這樣提出來,直攻“內涵”問題,讓本來“存異”的部分又浮上台面,純粹是自惹麻煩,自己給自己添堵。因為“憲法論”顯然是“原則”與“內涵”錯位,若循此邏輯往下演繹,肯定會進一步造成其兩岸政策論述邏輯的錯亂。儘管江啟臣表示承認“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但卻要消解和修改其“核心意涵”,換言之,是接受外殼不接受內容,從而顯示出他所採取的,是一種偏離“九二共識”、而且有可能越走越遠的做法。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講,這是國民黨一些人的老毛病,混淆戰略與戰術之間的區別,常常以戰術性花樣代替戰略性目標,造成自己兩岸政策論述的進退失據。

  四、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的辯證法

  說到這裡,可以略微總結一下:“九二共識”的全部含義實際上是“兩點論”加戰略模糊。學深悟透“1·2“重要講話的精神要義、內在邏輯和整體脈絡,就會理解到:第一,習總書記對“九二共識”全部含義所作的有力論述和鮮明揭示,是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與方法還原歷史真實原貌,也是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二,所謂“全部含義”,首先是指“兩點論”的清晰化:一中原則或“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必須清晰,國家統一目標必須清晰。因此,在解讀“九二共識”時“兩點論”要全,不能二缺一、也不能二選一。第三,所謂“全部含義”仍然包括戰略模糊,儘管“1·2”重要講話強調了“兩點論”,但它並非不重視“九二共識”的包容性問題,包括戰略模糊問題。戰略模糊的存在,也是歷史原貌之一,也是當時的初心做法。而且,需要注意到,至今大陸方面尚無一個正式的政策性宣示,表明不要戰略模糊了。否則,“九二共識”這個詞也可以不要了,而衹要使用這個詞,就需要保持戰略模糊。對於是否繼續採取戰略模糊的做法,也就是應否仍然給“九二共識”留有戰略模糊的空間,是一個需要在戰略全局上加以考慮和通盤謀劃的問題。作為大陸最高領導人,在發表“1·2“重要講話時確有闡明基本立場的必要性和表明政策底線的需要,但講話推動形勢轉圜、引領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使命感也是很強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