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韓專家語中評:中美將會進入停戰期

http://www.CRNTT.com   2020-12-23 00:02:52  


 
  在亞太戰略上也不會有根本的變化。拜登當選人在和文在寅總統第一次通話當中強調“韓國是印度太平洋的核心軸”,而延用這個詞匯將意味著繼承奧巴馬政府時期為了封鎖中國進軍太平洋而採取的“亞細亞太平洋要再均衡戰略”,今後拜登政府在加大對中國企業制裁的同時會要求同盟國參與的可能性也將會提高。只是壓迫中國的方式是多方的,規範的,這一點區別於特朗普,所以會活用通商、人權等主要規範內容,按照熱點類別來提出問題。雖然其形式可能比較柔和,但內容會相當挑剔。只是提出規範性的問題並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動員起來的。這裡面涉及到同盟國們跟隨的問題,所以大約半年左右的時間,美中間的矛盾很可能會進入停戰期,那時美中兩國會如何製造合作的縫隙才是向後去向的關鍵。也就是說,相互之間讓步,甚至找到契合點,提前將矛盾的要素最少限度地消除。外交政府運作初期,中國也還表現出協助的姿態,所以考慮到這種情況,美中兩國達成協調的可能性也是充分存在的。

  至於朝鮮核問題會何去何從?申範澈說,從拜登在《外交季刊》上提及的對待朝核問題,將會爭取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方的合作,從這一點來看,好像也有考慮多方協商的框架。也就是說,在實施制裁以及朝鮮的實質性無核化問題上,美中之間的合作是有可能的。如果美國邀請中國參與其中而不能的話,也不排除加強壓迫的可能性,只是就美中關係而言,美國並不占有優勢,所以我們有待繼續觀察情況。即使美國壓迫中國和朝鮮,但能不能如期所願也是一個未知數,未知性比較大,所以就趨勢本身而言,我們是很難預料的。

  拜登當選人在指出,在過去的美朝對話當中,無論是特朗普總統也好,金正恩委員長也罷,都未取得成果。所以,他會在實務團隊逐一商榷後重啟對北政策,而實務團隊的人事任免需要在行政部門上台以後才能進行,即便再快,也可能會任命對朝協商特別代表,但對於目前的拜登政府來說,優先順序並不是朝鮮核問題,而是國內問題,更準確地說,就是新冠疫情,所以對朝協商很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如果展開實務協商,那麼協商很可能朝著“朝鮮核能力的縮減”,也就是階段性的方向回旋,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朝鮮是否有無核化的意志。如果沒有的話,可能會經歷陣痛(協商本身就進行不下去),但從階段性核能力縮減的可能性還存在這一點來看,協商的可能性也還是是充分存在的。但就像我之前屢次強調一樣,最重要的是即便韓國、美國、中國在怎麼努力,如果朝鮮沒有無核化的意志,那麼協商將會很難進行。不管拜登政府外交政策方向如何,如果明年朝鮮的路線,更準確地說,沒有對於無核化的意志的表明,那麼無核化協商真的很難預測。除此之外,美國行政部門由誰入駐也將會對朝政策產生變化,所以這些都有待觀察。

  就結論而言,拜登政府的對朝政策會以縮減朝鮮的核能力,最終追求朝鮮半島無核化地帶為重點。只是,對於金正恩委員長而言,是否接受拜登政府對話的方式,是否挑釁而造成緊張的局面,正處在十字路口。雖然變數比較多,比較難展望,但如果朝鮮在1月或3月挑釁,那麼事態的發展方向可能會變,但如果沒有的話,估計夏季會進行實務協商。美朝兩國都知道協商的必要性,只是在考慮在什麼水準進行,而現在還未具體化。而且,協商的團隊是由鷹派構成,還是由現實派構成也是個未知數。只有協商的團隊定下來之後才能預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