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疫情深刻影響世界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20-06-22 00:03:57  


 
  與歐洲全球地緣政治地位繼續下降成對照的是,此次新冠疫情過後,以中日韓和東盟為核心的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地位將一步明顯上揚,並最終完成東亞替代歐洲成為全球地緣政治中心的歷史進程。

  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的百年間,東亞地緣政治地位的上升一直與歐洲地緣政治地位的下降相向而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歐洲,日本卻上升為國聯“五大國”之一,中國在巴黎和會上也有一席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次削弱了歐洲,東亞的中國卻上升為大國圈子中的國際“四警察”之一以及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且大部分由歐洲控制的原亞洲殖民地都推翻歐洲殖民統治而獲得了獨立;二戰後在歐洲進一步衰落的同時,東亞的中日等國的國際地位一路上升,中國成為中美蘇“戰略三角”中的一角,日本則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在“雁陣”模式下,東亞還崛起了“四小龍”、“四小虎”。

  冷戰結束30年來,以中日韓和東盟為主體的東亞的地緣政治地位繼續加速上升。如今,東亞國家僅中日韓及東盟的經濟與貿易總量及實體經濟總量、船運量、客流量、發電量等,皆已超過歐洲之和。⑦美俄皆戰略“東移”及印度奉行“東向”戰略,一方面表明其正在調整戰略,以適應東亞崛起為全球地緣政治中心的地緣政治現實,同時也進一步推動東亞在全球的地緣政治地位進一步上揚。

  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東亞中日韓等國雖然最先遭遇新冠肺炎肆虐,卻因各國政府精準施策、及時採取應對措施,迅速遏制住疫情進一步擴散;而有儒家集體主義文化傳統的東亞各國民眾較之崇尚“個人自由”歐洲民眾,更能自覺接受各種“防疫隔離”限制。東亞各國以中國工廠為主體的實體產業鏈在抗疫鬥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不但及時生產出用於“戰疫”的各類醫療防護用品,以滿足中國及東亞各國的“戰疫”需求,甚至還向包括歐美在內的西方大國提供了大量其亟需的醫療防護用品。中國甚至出動醫療專家組到一些歐洲國家指導防疫救災,而不是相反,這可以說是近代數百年來的一次“開天闢地”。

  更要指出的是,與歐洲國家相互“截胡”、“各掃門前雪”形成對照的是,東亞各國面對新冠疫情肆虐,卻能做到守望相助。當中國武漢率先遭遇疫情時,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都能積極支持中國抗疫,這與歐美國家隔岸觀火形成對照;直接救災能力較弱的蒙古給中國送來了3萬頭羊、緬甸則向中國送來2000噸大米,以表示對中國抗疫的支持。而當中國疫情好轉,日韓等國面對災情肆虐時,中國又向日韓等東亞各鄰國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救災援助。目前東亞各國疫情已進入可控狀態,災後重建工作也逐步展開。可以斷言,東亞各國災後的經濟復甦、反彈能力也會高於歐洲各國。疫情過後,東亞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抬升,而歐洲的地位則將進一步下降。

  二、影響之二:擊穿西方“民主優越論”,政治體制多樣化將成為世界政治潮流

  分析世界政治的另一個維度是政治維度。⑧新冠疫情肆虐及全球抗疫鬥爭也將從各國政治制度孰優孰劣、政府組織力、動員力及其效率的維度影響世界政治潮流。

  近代以來的數百年間,美歐等西方國家因其經濟科技發達,處在世界前列,也就不厭其煩地宣稱其以三權分立、權力制衡、搞“一人一票制”選舉的民主體制在全球政治制度比較方面有優越性,是世界各國的楷模。曾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就曾宣稱:西方民主體制雖然不是人類歷史上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卻是“迄今為止”缺點最少的制度。冷戰結束後,美歐等西方國家更是把蘇聯解體、蘇東劇變解釋為西方民主制度的勝利。美國著名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甚至炮製出所謂“歷史終結論”,不但認為冷戰結束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勝利,還宣稱歷史已經“終結”,西方民主體制將替代其他類型的制度,成為世界各國的唯一政治選擇。美國克林頓政府及其後的歷屆美國政府,更是宣稱要在全世界“擴展民主”,並將其作為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