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統一是台灣須直面的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0-04-26 00:04:25  


 
  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要認清歷史任務。在推進國家統一問題上,祖國大陸著力追求的是在兩岸融合發展基礎上心靈契合的統一,不到萬不得已,兩岸統一不會是“強扭的瓜”,“強扭的瓜”不甜。

  換言之,祖國大陸希望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斷開展兩岸交流交往,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而增加兩岸人民情感認同,撫平台灣同胞的歷史創傷,在此期間,建構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機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毛澤東講過:“我們政府的性格是跟人民商量辦事的,可以稱他是個商量政府。”習近平講:“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領袖的話,對台灣同胞同樣適用。“一國兩制”是大政方針,具體落實還有可以商量完善的空間。商量就是交換意見、商討切磋。“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通過協商達成的一致最有利於團結,是真正的一致。其間,增進兩岸人民瞭解互信、共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推動兩岸共同市場、排除外國勢力干預等等,都是需要完成的階段性歷史任務。唯有“台獨”分裂勢力和頑固拒統勢力在島內掌權,才有可能打破這一進程。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黨分朝野、為官有任期,但無論誰都沒有迴避歷史性任務的理由。面對處於歷史關節點的兩岸關係,台灣任何政黨、任何政治人物,都有其大有作為的著力點,即便目前在“臨門一腳”的統一談判還有時日的歷史階段,也都有足以影響歷史進程的使命可以擔當起來。

  “到底政治人物和政府要給人民帶來什麼,能夠幫人民帶來什麼?”當前形勢下,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堅決遏制住“台獨”,把分裂勢力徹底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努力維護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讓台海成為長期和平穩定之海;建立規範化的制度機制,大力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從經濟、社會、文化、涉外、安全等各個領域,把海峽兩岸更加密切地聯結起來;排除外部勢力的干擾,中國人之間的事情中國人自己解決。

  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要認清歷史定位。歷史是無情的,歷史是混不過去的。每個人都對歷史有責任,都應對歷史負責任。同時歷史也會“審判”每一個人,任何政黨和政治人物,都擺脫不了“被歷史審判”的命運。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有民眾代代相傳的口碑給予的“歷史定位”,如他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為鄉親,為社區、為鄰里,為家族、為親人做了什麼。

  政黨和政治人物衹有順應歷史,為歷史做出應有的貢獻,才能得到應有的榮耀。在台灣,政黨特別是政治人物似乎很看重“歷史定位”,都在追求“歷史定位”,那就更應懂得歷史和人民“審判”的道理。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業已成為現在進行時的歷史發展進程。個人的命運衹有與國運重合的時候,才是運。台灣的政黨和政治人物衹有順勢而為、積極作為,為統一做出積極貢獻,才會有長久的政治生命力,才能有在統一進程中發揮角色作用的空間,也才有統一後的政治和歷史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