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參與世衛組織活動何以陷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20-03-30 00:08:38  


 
  一、非傳統安全與WHO的思考

  隨著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快速發展,在國際體系中國家個體與區域乃至全球發生了極大的“互賴”作用,沒有其他國家的合作,“個別國家”不可能在某些議題事務上獲得妥善的解決,即便僅衹為了提供其本國人民基本的貨物和服務亦然。然而,某些國際性或者跨國性的議題,即便存在著國際合作,也不可能充分有效地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

  自後冷戰時期開始,國際間所重視的議題,已經漸漸從“傳統安全”往“非傳統安全”轉移。這些在冷戰對峙、政治意識形態掛帥的時期並不會浮出檯面,但卻也同是威脅到區域乃至全球穩定安全的軟性議題,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諸如全球氣候變遷、全球性金融風暴、全球性的瘟疫感染、毒品走私、非國家恐怖主義等等。

  自2003年發生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或稱SARS),造成多國大流行,乃至擴散至全球,多數國家愈來愈體認到,防疫與衛生相關議題乃是全球性(global)或是多國性(multinational)。影響全球衛生安全的不衹是在疫病防治與撲滅等專業上的問題,也涉及國家間互動與合作等國際行動,及其他經濟、文化、社會與環境的因素,因此衛生安全現今已成政策制定者優先考量的重點,並將國際合作視為處理衛生安全議題最重要的手段,各國也將衛生安全列為外交政策的議題之一。

  WHO(世界衛生組織)是主權國家所參與的國際性組織,WHO下全球公共衛生的參與與合作均應依其規範,參與WHA(世界衛生大會)亦為如此。依照國際組織發展趨勢,必須尊重憲章,特別是以國家為主體所參與的國際組織。國際組織具有集體利益的匯集與表達、信息的傳播、規範的建立與規則的制定、規則的執行、成員的“(國際)社會化”的功能,而WHO亦有前述功能,可見其在國際地位的重要性,此亦為台灣急欲參加的原因。另外在功能性上,WHO在2000年建立的“全球爆發重大事件警報及處理網絡”,已成為監控生物恐怖主義的關鍵機制。

  由於聯合國大會在1971年第2758號決議通過,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雖然該決議未同時確定“中華民國”的法律地位(“主權”歸屬),但一個國家畢竟不是獨自存在於國際社會,“外交”承認或參與國際組織,亦是彰顯國際地位的重要指標。尤其當“中華民國”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即使事實上“中華民國”在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存在有效治理現狀,其上並有2300萬的人口、且具備有效運作的政府及具有對外交往的能力,但其國際人格的正當性,卻在中國大陸堅持的“一中原則”下遭到否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