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抛棄九二共識將是國民黨真正悲劇

http://www.CRNTT.com   2020-03-29 00:08:04  


 
  相較於典型的“韓粉”,年輕人的想法和生活經驗顯得格格不入。一方面,他們一生下來所見即是自由民主的台灣,很難想像以往威權時代的生活方式,也害怕改變既有的生活方式。在“去中國化”的教育之下,強調台灣的主體性,結合了不願改變現狀的傾向之後,就構成了所謂台灣年輕人親綠、“天然獨”的特性,也成為蔡當局與民進黨行銷“芒果乾”(亡國感)的沃土。另方面,年輕人多半成長於物質條件較為寬鬆的時代,普遍擁有“後物質主義”的價值觀,對經濟議題的關注下降,更為在意性別、環保、社會公平等議題,多半支持蔡當局力推的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反核四、年金改革、轉型正義等政策,這也是他們和父母輩普遍的差異,存在著世代矛盾的操作空間。

  當原本多元的“韓流”逐漸蛻變為同質性更高、凝聚力更強的“韓粉”時,也意味著群體的排他性不斷上升。當“韓粉”充斥著父母輩甚至是“深藍”的老人家時,往往就會產生一種反作用力,將年輕人推離支持韓國瑜的隊伍。辯證地來看,當韓粉越支持韓國瑜,就越容易激起年輕人的逆反心理,再加上對綠營本來就有較強的親近性,使得年輕人更義無反顧地支持蔡英文。這甚至形成一種群體動力,彷彿在年輕人中不支持蔡英文就是非主流的另類,容易受到冷落和排擠。所以不能輕易給出“年輕人天生反韓”的結論,更多觀察到的是年輕人因為所排斥的對象狂熱支持韓,就很容易藉由反作用力走向另一個極端。這個邏輯不難理解:敵人的朋友(韓)就是敵人;敵人的敵人(蔡)就是朋友。

  與此同時,韓國瑜陣營主打的“庶民”牌也在年輕人身上出現了反效果。年輕人雖然在經濟基礎上相對弱勢,原本應該是“庶民”牌能打動的對象,但兩方面因素抵消了“庶民”牌的作用。一來是由於之前的政策失誤,台灣濫設大學,使得讀大學的門檻降得很低,也讓年輕人的學歷普遍提高。對於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而言,即使剛出社會,收入不多,也很難會自我定位為“庶民”。二來是許多退休軍公教人員由於年金被砍,收入減少,自我解嘲為“庶民”。看在年輕人眼裡,會覺得這個群體即使收入減少,但退休金總體還是拿得挺高,自稱“庶民”根本就是矯情。正由於前述的逆反心理,“庶民”在年輕人間逐漸成為一個污名化的字眼,韓國瑜陣營的“庶民”牌非但沒有吸引到年輕人,反而將這個群體越推越遠。

  到了投票前夕,無論是藍營和綠營都在操作“大局為重、含淚投票”,但針對的群體不同。對藍營而言,一致的共識是“下架”蔡當局和民進黨,雖然“精英藍”不喜歡韓國瑜,但在“大局為重”的考量下,很多人仍然票投韓國瑜。韓國瑜拿到552萬多票,可說藍營的基本盤都有開出來,雖然不足以勝選,但也遠超“深藍”或“韓粉”的數量。另方面,蔡當局的政策有許多弊案和問題,年輕人對此並非一無所知。但由於綠營的宣傳策略成功,在網絡上帶風向,將競選主軸上綱到“亡國感”的層次,彷彿票投藍營馬上就會和大陸統一並改變生活方式,放眼所及許多深藍“韓粉”的狂熱挺韓又加深了這種恐懼,許多年輕人同樣在“大局為重”的考量下,衹能暫不追究公共政策的缺失,先把選票投給蔡英文再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