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汪毅夫:正月鬧廳古儺意

http://www.CRNTT.com   2020-01-26 00:03:19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作者 汪毅夫)清人劉家謀《台海竹枝詞》有句並注曰:“鬧廳節裡池荷發(元旦至元宵,好事少年裝束仙鶴獅馬之類,踵門呼舞,以博賞賫,金鼓喧天,謂之鬧廳)”。這是一則重要的記載,其最可注意的是“裝束”假面、“踵門呼舞”和“金鼓喧天”的情節。用假面、動作和聲勢來“索室驅疫”,古儺意也。明人葉春及《惠安政書》已先有類似的記載:“祭厲日,俱行儺禮。或十月不儺,移於臘月,謂之大儺。儺用狂夫一人,蒙熊皮,黃金四目,鬼面,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又編黃葦為長鞭,黃冠一人執之,擇童子年10歲以上、12歲以下12人或24人,皆赤幘持桃木,而噪入各人家室,逐疫鳴鞭而出。各家或用醋炭以逐疫”。                

  在防疫、醫藥科學尚不發達的古早時代,人們已有堅定的信念:將瘟疫驅離人類的生活。這是中國古代儺文化的合理內核。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