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中美博弈與台灣的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20-01-02 00:10:14  


 
  三、在中美戰略博弈大背景下,台灣的出路在哪裡?

  當前,在美國不斷加大對華施壓挑釁的情況下,中美矛盾糾紛增多,較量對抗趨於激烈。今後中美關係會是何種整體架構,將決定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向美國“一邊倒”政策的可持續性和成本效益,亦將決定台灣的終極命運。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中美兩國“脫鉤”、“兩極敵對”不符合兩國利益、有違西方世界主流意願、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和抵制,也是美國內主流民意所不樂見。

  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在2019年10月《達拉斯晨報》答問指出,有必要確定對美國人民有益的對華關係新框架。他指出,與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沒完沒了地對抗,不會得到安全;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沒完沒了地搞貿易戰,不會得到繁榮。若我們強迫別國特別是盟友在我們與他們之間選擇,也不會得到這些。美國和中國之間發生任何重大衝突都會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破壞。

  同月,小布什政府時代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史蒂夫·哈德也直言,大多數人認為,與中國進行新的冷戰既沒有必要,也不符合我們的利益;中國是一個比蘇聯更強大的競爭對手,而且它不像前蘇聯那樣強硬、好鬥、空虛、富有攻擊性,他是有體量、有胸懷、有內涵、有實力的五千年文明。我們最終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與這個新的強大的中國共存。

  而曾開啟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的基辛格近期也指出:“我有幸見證中美關係40年,始終堅信以合作的方式解決雙方存在的重要問題,是中美兩國對世界進步的共同責任。”由此可見,不僅世界不希望中美重回冷戰時代,希望中美關係穩定下來,不讓他們“選邊站”;即便是美國內也非鐵板一塊,有著深刻的冷戰歷史記憶的廣大美國民眾不會支持其政府把中美關係帶回到美蘇對抗時代。

  即便是美國政府,雖認為中美是戰略競爭關係,但同時也強調兩國關係不是敵對關係,亦非新版兩極對立。10月2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發表演講稱,“美國會與中國脫鉤?答案是‘絕不’!”彭斯在演講中把中國定位為經濟與戰略對手,但同時強調美國樂見中國有更美好的未來,華盛頓不希望與中國挑起衝突或制約中國,祇是謀求“公平競爭”。

  此前的10月21日,美國專責中國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施燦德在北京香山論壇上稱,中美戰略競爭不代表對抗,美國依舊致力於和中國建立最具建設性的關係實現共贏,並不尋求與中國“脫鉤”;印太戰略是開放的,不想讓任何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彭斯和施燦德的上述言論固然有緩和中美關係的成分,但也說明,客觀大勢不可違,美國也知道如何順應大勢。

  從長遠看,中美應當會建立起相對穩定的新關係架構,其基本特徵應當是尊重對方核心利益、不打仗、不“脫鉤”、不逼迫世界“選邊站”。這其中的每一條都對主張“謀獨”的台灣當局不利。今後中美關係再建構、再平衡的過程,必然是中美涉台關係再調整、再平衡的過程,這個再平衡過程,亦將是“台灣牌”效能逐步下降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