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香港沉沒是危言聳聽?醒世良言?

http://www.CRNTT.com   2019-12-23 00:09:58  


 
  張文對此一切發出肺腑感言。略謂:在1999至2005年間,“如果香港抓住了這三次機會,香港就已是“亞洲互聯網中心、晶片製造中心、生物科研中心”。聞此不禁令人感慨疾首,嗚呼籲噓不已。

  相反的,張文指出回歸後的香港,“經濟脫實向虛,掉頭轉向‘金融業、地產業、服務業’……所謂的金融貿易港,帶來了大量的熱錢過境……把經濟炒成了虛胖。”因此,“‘金融的暴利’成就了香港,也慣壞了香港。”這樣在政治上的後果,是產生了“社會僵化”。造成“年輕人沒有出路,充滿戾氣……年輕人就一股腦跑到大街上,把戾氣宣洩給曾經的‘窮親戚’中國大陸”。

  張文的第二大提綱,認為“不是香港不行,而是大陸變得太行”。以僅隔一河的深圳為例,張文指出:“80年代,以深圳為首的廣東沿海,承受了大量轉移自香港的製造業。很快,深圳完成了原始的財富積纍。”雖然2000年之後製造業很快找到東南亞(包括越南)的轉移地,但深圳很快“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科研創新、產業升級、中國矽谷’”。而諷刺的是,昔日僅是一個隔河對岸的小漁村竟然變成了擁有一批群星璀璨企業的世界級工業城。這是香港無法相比亦無法取代的。而香港祇剩下的“金融中心”,很容易有被深圳或上海取代的可能。

  無可否認的,圍繞“民主”鬥爭不休的香港把自己塑造成張文稱之為“孤立的金鐘罩”。“望著日漸崛起的河對岸那個小漁村,開始驚恐。之後愚蠢、怪特首、怪李家、怪回歸、覺得這一切都是別人的錯”。相比之下,“昔日封閉愚昧的大陸,變得開放、包容。昔日開放自由的香港變得愚昧封閉”。

  張文的結論,巧妙地將香港的遭遇,作為台灣前車之鑑。故曰:

  短短幾十年,歷史給我們開了一個最大的玩笑。

  香港人啊?醒了沒有?八字還沒有一撇的“台灣人”是否也該醒了?

  張文祇談了香港的不歸路,極為透徹與深入;但是,至於香港為何會走向它的不歸路,並無暇兼顧。所以我們須要開闢新戰場,談談其中的道理。簡單的說,導致香港不歸路的困境有兩大緣由:一是內在的,另一是來自外來黑手干預。茲分述如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