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台灣人認同建構需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8-11-05 00:17:42  


 
  三個認同階段整體上是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而大陸社會目前普遍的心態是希望一步到位直接實現第三個層次的認同,這種認同跨越式提升的可能性很低。⑧當前我們首先要做好的是第一個層次的認可和認同,如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更好提升政策落實能力,更好創造優美便捷的發展環境,而不能盲目追求第三個層次,否則衹會陷入“和統無望論”。當前從台灣不同民調機構的民調結果來看,對大陸政策層面的認可在不斷提高,慢慢地也外溢出對第二個層次的認可。而第三個層次要水到渠成,長期努力,關鍵是建構台灣同胞基於祖國大陸的切實生活體驗和政治經驗,進而塑造兩岸同胞共有的中國想像。

  三、以“新中國人”認同提升台灣社會中國人認同的層次

  “新中國人”認同是未來台灣同胞認同建構的新思路。“盧麗安現象”是“新中國人”認同典範之開啟,為台灣人的中國人認同融入更多大陸元素和政治元素,有助於逆轉台灣社會中華民族認同和中國人認同不斷去政治化的趨勢。所謂“新中國人”認同,即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大陸推進現代化為背景,台灣人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特別是在投身大陸改革開放偉業的奮鬥歷程中,獲得個人價值和理想的充分實現,產生對中國大陸發展機遇、發展成就和發展模式的認可,在此基礎上基於兩岸同文同種淵源而產生以“兩岸共有之中國”為認同對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並確立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為主體的共同體想像。

  而舊有的中國人認同,多存在於統派組織、外省人後代和藍營群眾中,延續自對中國族裔背景的群體記憶,是一種文化歷史遺緒。因此,台灣社會存在認可或不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但認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或支持“台獨”這一特殊現象。根據杜克大學的“國家安全”調查報告,有72%的台灣人認為“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而這與民進黨的主張如出一轍;與此同時仍有33.6%認為自己即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⑨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台灣人中國人認同分佈趨勢”也顯示,2018年仍有37.2%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加上3.5%的中國人單一認同,寬泛而言,共計有40.7%認為自己是中國人。⑩2013年台灣“中研院”的“國家認同”調查顯示,85%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國家領土”範圍是台澎金馬;76.7%受訪者認為“祖國是台灣”,18.1%認為是“中華民國”,僅2.9%認為是中國。⑪這代表有一部分台灣人雖然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也認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可以說,舊中國人認同更多是歷史、文化和民族認同,在台灣社會經過多年的政治操弄和自我調試,已經去政治化。而“新中國人”認同則已融入某種程度的政治認同,涉及對大陸體制和“中國”國族意象的認同。“新中國人”認同扎根於祖國大陸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更強調兩岸共同性和建構性,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認同再政治化的過程。

  “新中國人”認同建構需要長期的努力,目前已呈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以做“新中國人”為榮是在兩岸改革發展的比較中,選擇一種更能實現人生價值、更能投身推動全體中國人民實現更美好生活的偉大事業。不僅認同一種意義系統,更投身到踐行一種論述系統的活動中去。台灣同胞在建構“兩岸一家親”情感的過程中,通過與大陸同胞共同實踐而內在生成的“新中國人”認同,是促進兩岸心靈契合、培育國家統一民意基礎的關鍵環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