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劉江永詳答中評:何為可持續安全觀

http://www.CRNTT.com   2017-02-04 00:14:54  


中國政府在不久前發布的《亞太安全合作白皮書》封面(中評社 束沐攝)
 
  其次,可持續安全涉及到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兩大領域。傳統安全一直是各國安全政策的重點。它涉及到和平與戰爭的問題,涉及到政治安全、國防安全、國家領土主權安全以及政權安全。21世紀以來,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明顯上升,包括反恐、經濟安全、金融安全、打擊走私販毒、反海盜,以及防止大規模跨國傳染病流行等,應該說是非常寬泛的。非傳統安全因素有時又和傳統安全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世界上雖然沒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有關各國安全感在下降,百姓的不安全感在上升,局部地區甚至長期陷入戰亂和衝突,造成大量難民潮。這些都是令人堪憂的,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不能無視。

  從這一角度看,習近平主席在歐洲、亞太及世界講可持續安全觀,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西方傳統的結盟政策難以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挑戰 

  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兩個方面,各國的應對實際上是有差異的。一些國家特別關注地緣戰略爭奪,關注誰控制誰、誰掌握和主宰世界,謀求軍事領域的絕對安全。這是不是一個錯誤呢?我認為,這些國家的決策者當然會認為它存在合理性。這些國家的決策思維具有慣性,它有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理論和地緣戰略理論作支撐,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但問題在於,在這樣的理論框架下所形成的對外戰略往往具有排他性、進攻性和挑釁意味。在現實主義理論框架內,除了盟國之間以外,基本上沒有共同安全可言,也沒有綜合安全與合作安全理念,而只重視誰控制誰、誰平衡誰、誰戰勝誰的問題。迄今,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便一直把對美國全球主宰地位構成挑戰的國家和國家集團視為安全威脅。因此,美國領導人上台都會高度重視加強同主要盟國之間的關係。而另一方面,美國盟國的領導人也大多領教過在盟主美國監控下的種種安全隱痛。

  然而,這種冷戰時期形成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導致美國在傳統安全領域的成本不斷上升卻難以確保本國的可持續安全。現在美國面臨非傳統安全的威脅在增大,而按照國際政治理論中傳統的現實主義來指導反恐是不可能成功的。美國新政府應認真反思國際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加強與各國的安全合作,而不是熱衷於在傳統安全領域唐吉坷德式地和中國較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