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樓宇烈:中華文化點亮人類文化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0:11:40  


北大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做大會主旨發言(中評社 李娜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中評社報道組)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昨日在北京大學隆重開幕,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在大會上做主旨發言,闡述他對中華文化現代意義的見解。樓宇烈認為,中華文化為現代社會提供“為人之道”的思想,在中國文化中,為人之道是各種文化的根本和核心。

  樓宇烈表示,中華文化給予人類文化發展很多啟示,特別是中國傳統科學觀,可以為今天科學發展提供思維方式轉變的源頭。

  樓宇烈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道”與現代人頭腦中的“人道”概念不同。現在人腦中的“人道”,主要是維護人們的權利,而中國傳統文化中,“人道”是指做人的道理。在中國文化中,“為人之道”是各種文化的根本和核心。

  樓宇烈強調,中國的“為人之道”的文化,對今天社會非常重要。“為人之道”,在中國落實為“為己之學”。“為己之學”就是“君子之學”,君子之學美其身也。天地生人,就是是鼓勵人們,不求個人私利,不斷完美自己。然而,現在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人的自我主體的失落或異化。

  他指出,中國的為人之道和為己之學,首先是讓人知道,人之所以為人,是和禽獸有區別的。宇宙萬物可以分為四大類,一是水火,沒有生命;二是草木,有生命,但沒有氣,三是禽獸,有氣有生還有知;四是人,人有氣有生有知有義。因此,人是有分辨能力的,我們應該守住這一點。

  他說,人要和動物區別開,但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常拿人和動物相比。我們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指導人,這是不對的。人應該互助,互愛,互尊。

  樓宇烈提出,中國文化指導人們懂得如何做人。我們在很多動物中可以看到親情,老的禽獸愛護小的禽獸,但禽獸長大後,親情就淡了,而且它們也不能從親情中推演出人情。中國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在人的社會中,我們要把親情拓展為人情,而且我們不僅要愛人,還要愛萬物。

  他還提到,傳統中國文化中的“人性論”是以人性本善為主的,但荀子也曾提出“性惡論”。荀子認為人生而有欲,作為人來講,就要發展個性,“化性起偽”,讓人懂得,人不能想動物那樣,而是要尊老愛幼,相互互助。這種“偽”就是禮樂之教。

  “這也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區別,中國文化是向內要求自己的職責,西方文化向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