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沈金浩:拖延中消耗時光 “維持現狀”獻疑

http://www.CRNTT.com   2016-02-23 00:04:48  


 
  其次看兩岸的經濟與貿易,2008年台灣的GDP約3932億美元,大陸是42220億美元,台灣的GDP相當於大陸的9.3%,2014年,根據IMF的報告,台灣的GDP約為5295.50億美元,大陸已是103803.80億美元,台灣只相當於大陸的5.1%了,照這種趨勢,數後年,兩岸經濟總量的距離必然進一步拉大。2008年大陸的GDP還落後於日本,而2015年,已比日本多一倍有餘。兩岸間的貿易,1979年海峽兩岸貿易額僅為0.77億美元,到2007年已達到1245億美元,台灣方面的順差為460多億美元,而2014年已接近2000億美元,台灣方面的順差達到1057.7億美元,經濟依存度進一步提高。由於幅圓、人口數量、經濟基數的不同,大陸市場的吸引力,恐怕不是台灣想擺脫就能擺脫得了的,這從大陸遊客近年在海外的暴買能力即可見端倪。

  所以說,在宏觀上的兩岸政治關係貌似不變的背後,兩岸的經濟、軍事力量關係及大陸的國際影響力現狀一直在變。經濟基礎即使不能完全決定至少也能極大地影響上層建築,兩岸政治關係是兩岸的上層建築,經濟基礎變了後,政治關係能一直不變嗎?兩岸間的事,不是素不相幹的兩個地區間的事,恰巧也不是勢均力敵的兩個政治經濟實體間的事,故兩者之間即使樹欲靜,風也不會止。如此看來,“維持現狀”只能是一種 “權宜”與“苟且”。近日台灣媒體報道了2016年2月4日柯文哲在接受電台訪問時的一段答話:“難道我們為了陸客減少,就要下跪投降嗎?我覺得不需要啊!我們要想辦法!”語畢大笑十多秒之後,柯文哲又補充說一句,“那如果真的活不下去,再下跪投降,哈~哈~”這段頗顯柯P風格的答話所含的頗意思值得回味,它表明台灣有些人其實也意識到在某些情況下現狀未必能維持,但他們願意冒著台灣經濟可能下滑的風險試試抗拒大陸政治原則所帶來的結果。“真的活不下去再下跪投降”,表明了他有僥倖心理,“不投降”的意志並不堅定,並非願意為理念鬥爭到底。只是,拖延、抗拒所帶來的百姓損失,他們不是太在意。

  有首那英唱的歌說:“山不轉哪水在轉,水不轉哪雲在轉,雲不轉哪風在轉,風不轉哪心也轉。沒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漢,蜘蛛吐絲畫它自己圓……。”蜘蛛之圓畫得再好,也擋不住風吹或竹撩。一味的希望維持現狀,一味在拖延中消耗時光,到頭來大概也只能如辛棄疾詞說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作者沈金浩為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