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亞投行運行的四個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1-26 08:08:00  


 
  如何與其他多邊機構合作

  文章指出,如何評估亞投行的貸款項目,防範發生系統性危機,世行和亞開行的先行經驗和教訓,都可資借鑒。

  做國際金融體系的建設者和補充者,而不是競爭者和破壞者,是亞投行反覆申明的定位。這不僅是出於消除美、日主導的世界銀行、亞開行等傳統秩序主導者疑慮的需要,也是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根據各創始成員國的承諾,亞投行的法定股本為1000億美元。即使全部繳足,可用資金相對亞洲基建資金缺口來說也是杯水車薪。而且,這1000億美元並非全是實繳股本,實繳股本為200億美元。僅從資金角度出發,亞投行也有必要與世行和亞開行合作,彌補資金不足之虞。

  除了資金的合作,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新生兒,亞投行在發現並試圖革除世行、亞開行已經顯現的弊端之外,更需要學習他們多年積累的運行經驗。比如,如何實現決策民主化和利益平衡。亞開行的前兩大股東分別是日本和美國,出資比例分別為15.7%和15.6%,投票權分別是12.8%和12.7%,相當接近。但是,亞開行並沒有形成日美壟斷的格局,相反,在很多時候,日美扮演的是對立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亞開行決策的公正性。

  又如,對於回報率的考量。世行和亞開行的項目選擇,雖然決策效率低下,但有一個突出特點,即通常不考慮短期回報率,而要看長期回報率。亞投行的投資目標是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而基建項目本身就具有占據資金周期長、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因此,亞投行防止形成呆壞賬的需求更加突出。如何評估亞投行的貸款項目,防範發生系統性危機,世行和亞開行的先行經驗和教訓,都可資借鑒。

  這其中,世行的發展歷程尤其值得深度研究。作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產物,世行在過去70年的發展歷程中暴露了許多弊病,在貸款的同時附加苛刻條款等尤其遭到非議,但從亞投行的性質和保證貸款資金安全出發,不可能不按照基本市場規則,附加約束性條款。如何既能滿足借貸方的正常資金需求,同時防止資金被挪用或沉澱,防止正常的市場規則被擴大化解讀,亞投行還有許多功課要做。

  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亞投行的開放性是汲取經驗教訓的最好方式。從籌建期到成立,亞投行一直對美日持門戶開放態度,且不以美日的猶疑或反對設置立場,關閉大門。這反映了亞投行的戰略視野和高度。一旦與其他多邊機構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亞投行改進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的功能,就可進一步放大。

  如何規避不可控的風險

  文章認為,只要亞投行按照“精幹、廉潔和綠色”的高標準運營,外部風險和爭議就能控制到最低水平。

  毋庸諱言,無論亞投行在內部治理上多麼科學,決策多麼開放包容透明,在今後的運行過程中,也勢必會面臨一些預料之外、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比如,亞投行的投資儘管對應了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缺口,但缺口多數都處在地緣安全風險較大的區域。亞投行的資金,有可能面臨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政權輪換造成的政策變化挑戰、治理水平低下挑戰、缺乏契約意識等諸多風險。對這些外部風險,亞投行需要有應對預案。

  金立群在近日召開的達沃斯論壇上,透露了亞投行應對外部不可控風險的一些“鐵律”。一是亞投行選定的貸款項目,將不會介入有爭議性質的土地和水域;二是對各國的形勢變化保持足夠的敏感性;三是發展專業的項目團隊,避免政府換屆、政權更替產生過大波動;四是吸取世行和亞開行的經驗,整理能源投資領域的文件,設置節能減排的底線,至少貸款項目在節能減排上應保持中立。同時,對在低收入國家建核電站等敏感項目保持審慎態度。

  這些“鐵律”,有助於為亞投行在面臨外部風險考驗時減震止損。如同金立群所強調的那樣:“只有身處政治之中保持敏感,我們才能獨立於政治之外。”亞投行要規避風險,目前最需要的是去意識形態化,去政治化,保持其非政治性機構的本來面目,以融資和經濟作為決策的主要出發點。更加國際化、專業化,亞投行才能走得長遠。

  這並不是說要剝離亞投行的政治色彩。無論亞投行的政治光譜如何中性,在外部解讀者看來,它都帶有中國特色。而讓中國特色充分發揮出正向作用,讓亞投行更好地具備抗風險能力,就不能單單視亞投行為中國外交理念、國際秩序觀的價值輸出者,還應當把亞投行視作引進先進金融管理理念、擴大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新平台,讓亞投行成為推動中國對外開放從貿易開放、商品開放向服務開放、理念開放升級的新媒介。

  作為全世界25年來成立的第一家大型多邊國際機構,亞投行的籌建和成立運行,折射了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權重的上升、對外戰略的升級。可以說,中國國力的增強,是亞投行順利籌建運行的關鍵因素。只要中國保持繼續發展的勢頭,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外部風險,亞投行的“虹吸效應”都不會消失;只要亞投行按照“精幹、廉潔和綠色”的高標準運營,外部風險和爭議就能控制到最低水平。

  亞投行是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由被動、適應向主動、有所作為轉變的見證,也是國際金融體系進入改革期的見證。保持開放、透明、合作的氣質,亞投行就可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帶來巨大紅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