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創建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時候到了

http://www.CRNTT.com   2015-11-26 08:09:36  


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是激發中國—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潛力的必然要求。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以“新起點、新領域、新願景”為主題的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正在蘇州舉行。看報道,“16+1”合作將使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進一步落地生根,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更有助於中國同中東歐合作不斷向著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方向發展。

  上海證券報發表北京金融從業者郭可為文章認為,為適應雙方日益密切的經貿人文往來,特別是為“一帶一路”戰略在中東歐地區落地、對中資企業在當地經營建設提供專業的金融支持,創建一家由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同出資、運營的開發銀行,似已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了。

  首先,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是激發中國—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潛力的必然要求。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東歐地區則是歐洲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區域,是連接東西方的交通樞紐。中東歐涵蓋十六個國家,面積約為歐盟十分之三,人口約為歐盟的四分之一,經濟總量約為歐盟的十分之一,部分國家經濟增速名列歐洲前茅。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化工、農食品加工等是他們的優勢產業。中國巨大的市場對於中東歐國家來說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設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對推動雙方經貿往來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次,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是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順利實施的必然要求。“一帶一路”是中歐攜手開創更具包容、更具平衡、更可持續國際秩序的重要媒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傳統友誼深厚,合作歷史悠久。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具備成熟的經驗和技術,鐵路、電力、港口、化工機械等裝備質量上乘,性價比高,在國際市場上有良好競爭力。中東歐是聯繫亞歐的紐帶,也是“一帶一路”從亞洲延伸到西歐的橋頭堡。從推進“一路一帶”戰略順利實施、強化中歐合作、東西方互聯互通提供融資橋梁的角度看,設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非常必要。

  其三,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是進一步深化雙邊金融合作的必然要求。長期以來,中東歐國家的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交通設施建設滯後,基礎設施升級換代需求強烈。儘管歐盟計劃在2014-2020年為成員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360億歐元,其中68.7%被用於發展東歐國家的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中東歐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方面的資金需求依然非常迫切,因此設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對彌補中東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融資缺口非常具有必要性,從而促進中東歐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

  文章分析,當前,組建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已具備不少有利條件。

  中國-中東歐戰略關係的不斷提升為設立開發銀行提供了政治基礎。自2012年4月時任總理溫家寶在華沙出席首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高層互訪頻繁,政黨、立法機關、政府部門等均保持了密切的溝通與交流,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為基礎,中國搭建起了一個與中東歐國家的多層級、多領域、多軌道的多邊交流與合作平台,為雙方設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事實上中國-中東歐雙邊經貿關係穩步發展也已為設立開發銀行提供了經濟基礎。2014年,中國與中東歐進出口貿易額為602.3億美元,較2009年的323.9億美元增長了85.9%。過去5年,中國與中東歐的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貿易所占比重已超過六成。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3年底,中國對中東歐投資存量為14.3億美元,比2009年末增長了1.5倍。目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基礎已頗具規模,為未來在金融領域的深化合作創造了條件。中國與中東歐在投融資領域已設立“100億美元專項貸款”、30億美元的“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還有去年11月中國宣布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的“絲路基金”,這三大資金池將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提供有力的投融資支持。在上述資金帶動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可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結合既有投融資安排,加快推動投融資模式創新,打造中國-中東歐投融資合作新框架,設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有望從設想變成現實。

  文章指出,同時也應看到,設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還可能會遇到一些麻煩與挑戰。比如,中國-中東歐國家貿易投資便利化有待提升可能會減弱設立開發銀行的效用。目前,雙邊經貿合作中仍面臨著諸多制約未來合作的貿易投資壁壘。一方面,儘管中東歐國家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已有所改善,但整體貿易便利化水平仍較低,信用證體系不健全、檢驗檢疫機制不完善、清關程序不清晰、海關規則不透明等一系列障礙,嚴重影響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中方企業在中東歐所處的市場經營環境相對複雜,企業面臨的市場准入、技術准入標準較高,人員准入條件等較為苛刻。貿易投資便利化,可能成為未來影響開發銀行效用的重要因素。

  此外,中東歐國家依賴歐盟的傾向也會增加開發銀行介入當地開發建設的難度。歐盟實施東擴計劃後,大批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乃至歐元區。在目前的28個歐盟成員國與19個歐元區成員國中,分別有11個和5個中東歐國家,還有更多國家準備加入歐盟乃至歐元區。中東歐國家大都是以歐盟為主要目標市場,對歐盟的依賴性很強,且不會輕易改變。因此,對接或者搬歐盟法律法規、准入條件等也大大增加了中資機構介入的難度。

  文章建議,中國-中東歐國家開發銀行不妨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三大運行機制:符合市場規則和國際規則的運行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初期依托政府外匯儲備資源,隨後轉向市場的低成本中長期融資機制;防範金融風險的穩定業務運行機制。此外,還需構建區域監測和預警機制,以彌補IMF等外部機構區域監測預警的滯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