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打造新世紀多極化時代的金融強國方陣

http://www.CRNTT.com   2015-07-12 06:57:34  


對金磚國家來說,若要在全球經濟體系變遷中發揮積極主導作用,亟需扎緊國內金融籬笆,夯實本國經濟實力,否則欲速則不達。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這是個老牌金融俱樂部加速折舊、既有公共產品邊際影響力不斷衰減的時代,也是內涵改革因子的包容性體系加速發育、新公共產品工具不斷呈現的時代。在俄羅斯烏發召開的第七次金磚國家峰會,極有可能沿此軌道向全球治理體系注入新的改革動力和實實在在的機制設計。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稱,有評論說,這是比G7峰會更酷的峰會。這話不無道理。作為東道主,受夠了西方戰略擠壓的普京似鉚足了勁要在其他四國的支持下,將本次峰會辦成體現俄羅斯國家張力和新興經濟體集體意志的盛會。而看峰會預期成果菜單,無論金磚國家經濟夥伴戰略的出台,還是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基金的實質性啟動,乃至推動金磚國家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的合作,等等。無一不是關乎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穩定,推動全球經濟繁榮共生的重要代表作。

  文章分析,“金磚”本身是舶來品,是國際金融資本對全球經濟與金融變遷趨勢的一種萃取,而“亞投行”則是不折不扣的獨立機制設計產物,說明代表全球經濟變革力量的新興經濟體不僅有意願而且有能力向全球提供新興公共產品。過去30年,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不僅在經濟規模上迅速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而且越來越不願被鎖定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與金融框架內。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便是體現這種願望的兩個結果。對此,連西方最保守的觀察家都認為,即將到來的是一個“新維多利亞時代”——美國(需要英國協助)作為霸權國家仍具領導地位,但正在喪失絕對優勢地位;多個次級經濟和軍事力量中心迅速崛起;數種儲備貨幣並存,全球公地(Globalcommons)保護職責由一國擴散到多國,競爭和動蕩成為另一種常態。

  美國最擔心的是美元功能被替代,最擔心的是中美經濟與金融力量對比的此長彼消趨勢無法控制。在華盛頓看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及亞太自貿區(FTAAP)路線圖等跨區域制度安排,標誌著新興經濟體的決策者們在通過主動創設並拓展服務於國家利益的多邊合作平台,以國際共識、對話機制和多邊協議消除分歧,促進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通,進而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分工體系中的話語權。一旦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亞投行最終由嵌入現今國際金融體系的力量杠杆發展,而成為凝聚21世紀人類共識的新開發性金融體系,從而在倒逼既有全球金融公共產品改革的同時,帶動新一輪金融全球化動力機制的切換,那麼美國基於霸權穩定論的機制化全球控制力將逐步消減。

  文章表示,現實世界的格局演變一般不兌現靜態的邏輯推演與假定。對金磚國家來說,若要在全球經濟體系變遷中發揮積極主導作用,亟需扎緊國內金融籬笆,夯實本國經濟實力,否則欲速則不達。

  建設強大的資本市場是金融強國發展目標的題中之意,但從中國證券市場最近是巨幅震蕩來看,顯然我們在這方面急需補課。A股過去三周的直線急挫,在技術與市場層面,不僅蒸發了高達3萬億美元市值,使數以千萬計弱勢市場參與主體財產性收入預期的暫時落空,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中國正在小心培育的資產定價權努力。如若任憑股市非理性狂跌,則由此觸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將成為引爆全局性經濟危機的導火索。因此,政府及時進場干預,成了避免市場失靈的唯一選擇。在流動性注入和相關利好政策的保護下,儘管真正築底企穩依然需要克服重重困難,但市場已初步顯現了企穩跡象。

  文章認為,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志在打造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是極為自然的邏輯安排,而股市市值最終超越美國亦非終極目標。因為無論是當前還是中長期,中國都不缺做大做強A股市場的基本要素。過去這些年來,A股表現之所以與市場期望與中國經濟成長態勢存在不小的落差,顯性原因在於市場參與主體的良莠不齊與敗德行為泛濫,進一步的原因在於監管薄弱與改革進程中遭遇的各種阻力,深層次原因則是原有機制設計的欠缺,導致A股發展未能有效尊重資本市場發展的內在邏輯。

  A股最近遭遇的巨幅震蕩,既是對前段時間非理性繁榮的還債,更為中國資本市場日後的穩健發展提供了一份應永遠銘記在心的教訓清單。建設強大的資本市場儘管是中國由製造業和貿易大國向產業與資本強國邁進的邏輯延伸,但中國若要成為比肩美國的金融強國,永遠離不開超強實體經濟的支撐、健康市場體系的滋養以及頂尖金融人才的高水準運營。

  布熱津斯基曾告誡:“國家間的能力差別,往往體現於它們能否區分以下兩種狀態:什麼是持之以恒的雄心,什麼是自以為是的輕佻。”如果我們有了發展成熟的股市有序運行所需的基本政策環境:有效的監管、健全的金融體系以及配套的制度環境,尤其有了透明和有效的契約法及執法體系、良好的會計制度與慣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和可靠的支付與結算制度,如果我們培育和造就了一支具備金融資本力嗅覺的監管專才隊伍,能夠比肩美歐同行的投資銀行家,以及能全方位參與全球金融分工,領軍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金融人才方陣,那還用擔心資本市場被做空?

  文章最後說,在全球經濟依然存在著巨大不確定性、全球經濟體體系擔保人能力呈現衰退趨勢的關鍵歷史時期,承載著全球經濟再平衡重任,尤其是新金融公共產品提供者角色的金磚國家,完全應當也可以在整固各自國內的經濟基本面、踏准金融強國發展路徑基礎上,以超強實體經濟為支撐、健康市場體系為滋養以及頂尖金融人才為依托,鍛造金融強國方陣,進而推動全球性溝通與協調機制的穩步搭建,打造符合21世紀人類發展福祉的戰略協調與利益分享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