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
又一個“懂得”那個時代的人走了 | |
http://www.CRNTT.com 2014-09-12 14:14:14 |
相信中國哲學不會在中西融合之中失去自我 王:但是,您的這種中西融合會不會使中國哲學失去根本,成為西方哲學的附庸? 湯:我認為不會。《隋書 經籍志》記載,當時“民間佛經,多於六經數十百倍”,中國並沒有因此變為佛教國家,反是受惠於印度佛教,促使中國哲學大大地發展了,形成宋朝以後的新儒學。中國有長達四、五千年的文化根基,它的哲學不會因為與西方強勢哲學的融合而失去自我。它的生命力應該是在大力吸收和融化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中壯大自己。現在中國正處在一個大的文化轉型時期,文化上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我們應該自覺地走出中西文化之爭,會通中西文化之學。 宗教消滅不了 王:您對宗教、尤其是佛教深有研究,雖然您是從文化學的角度研究宗教,但依您對宗教的了解,可否談談現在許多人,包括年輕人關心的問題,比如宗教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世界,何以未見消退反而信仰者更多?前些時候讀到一篇採訪楊振寧先生的文章,談到科學與宗教的關係。楊先生說,一般人有一個錯誤的印象,以為科學是反宗教的,這個想法完全錯誤,從人類歷史發展來看,科學、哲學與宗教本是三者同源,可以說三者是一條線,宗教在一頭,哲學在中間,科學在另外一頭,隨著近幾百年科學的快速發展,可以說科學在擴充它的領域,哲學和宗教在向後縮。但是,楊振寧先生強調,不管科學如何發展,科學的領域是有限的,而宗教是無限的。您的看法呢?您怎麼理解“宗教是無限的”? 湯:科學與宗教的關係一直是大家關注和討論的問題,特別是當前又討論儒家是不是一種宗教。我的看法是,科學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沒有異議的,但是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主義是不可取的。人是非常複雜的,有理性,有感情,還有一些幻想,這些是交織在一起的。科學可以解決理性方面的很多問題,但不能解決感情方面的某些問題。一個人,他可以是個大科學家,但是他同時可以是一個很虔誠的宗教信徒,愛因斯坦就是一個例子。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有另外一方面的需要,甚至一些很超越的需要,比如:我的靈魂怎麼安頓? 王:那是不是說,只要人類存在,宗教就一定存在——“宗教是無限的”是不是有這樣的意思? 湯:我是覺得宗教消滅不了。人類已知的東西與未知的東西比較,那未知的東西是太多太多了。 王:還有,當楊振寧先生被問及是否信仰宗教,他說:“一個人年紀大了,不管他信不信宗教,他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生命是怎麼回事?人生是怎麼回事?他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意義?這些問題追問下去的話,我想最後就跟宗教發生了密切的關係。”楊先生說的,似乎是人之常情,那麼,您從來沒有對宗教本身感興趣嗎? 湯:我是研究宗教的,我對任何宗教其實都很感興趣,但是沒有皈依任何宗教的興趣。實際上我探討的很多問題都是和宗教有關係的問題,比如內在超越的問題,為什麼儒家相信人能通過內在的修養成聖成賢?為什麼中國佛教禪宗相信通過識心見性可以成佛?道教為什麼相信可以通過內在的修煉成仙?這些問題我現在都不能解答它,但我很有興趣,我覺得這都是應該研究的問題。 儒教有一種強烈的宗教性並不是壞事 王:您剛才提到儒學是否是宗教的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就形成一“儒教是宗教”學派,在學術界還引起很大爭議。現在仍有學者如您的老師任繼愈先生就認為,儒教是一種用理性主義的形式把人引向信仰主義的宗教;“文革”中造神運動的宗教根源,就是儒教遺毒所致。您的看法? 湯:儒教應該說有非常強的宗教性,它不像西方或者印度或者伊斯蘭的宗教那樣,有固定的團體、宗教儀式、宗教戒律,但是它確實有一些超越性的觀念。它是不是宗教,就看宗教的定義如何了。要是追求一種超越的東西都是宗教,那麼就可以說儒學是宗教;如果按現在的基督教或佛教或伊斯蘭教這種標準的宗教來衡量它,它又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宗教,你只能說它是准宗教。任先生說它是一種宗教,是從批判的角度來講的,而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儒家有一種強烈的宗教性或者它抱著強烈的超越的觀念,並不是壞事。 王:您不是從批判的角度認為它是一種宗教? 湯:是的。 王:但是任先生認為儒教是一種用理性主義的形式把人引向信仰主義的宗教,“文革”造神運動的宗教根源就是儒教。您同意這種說法嗎? 湯:對,我是同意這種觀點的。“文革”是一種新的造神運動,跟儒教有一定關係。因為儒家思想一向是把皇帝看成最高的,把皇帝神聖化。我們講“文革”,常常講一面,比方破“四舊”,把傳統的東西都破掉了,這是一面;另外一面,“文革”還繼承了傳統的最不好的那一面,什麼跳忠字舞啊,萬壽無疆啊,那都是一種現代迷信,那才是真正要破除的最糟糕的東西。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