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書法:寫史與讀史

http://www.CRNTT.com   2014-05-28 13:52:53  


 
書法風尚與統治者愛好

  從書法的發展來說,統治者和社會上層的重視,優秀傳統的繼承,審美觀念的更新都是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書法風尚往往又容易受統治者愛好的影響。

  唐太宗偏愛王羲之。在唐代編撰前朝史書《晉書》的時候,唐太宗親自撰寫了《王羲之傳論》,稱讚王的書法“盡善盡美”,並確定了王羲之在書法史上“書聖”的地位。這些似乎成為全國朝野學王一人的弊病,但因其取法高,整體推高了唐代的書法水準,這自然已不是“王羲之的回歸”,而融入了北碑的優秀傳統。因而既有南方傳統書風之流美飛揚,又有北碑之凝重嚴謹,而達到了剛柔相濟的更高的書法美的境界。這也是孫過庭所說的:“質以代興,妍因俗易”。“俗”便是多數人的喜好,因而流行開來。

  書譜也有官方組織文臣編寫的,如北宋的《宣和書譜》。

  《宣和書譜》二十卷,此書所收皆內廷珍藏的歷代法帖,編撰者如果沒有官方的背景,沒有相當的官職級別和工作上的方便,是很難接觸到這些珍貴寶物的。《宣和書譜》收錄書家197人,作品1344件,上起漢魏,下迄當代。每個書家各有小傳、評述書法的師承和成就的高低,最後是作品的數目和名稱。

  書譜的編撰是在宋徽宗全盛的宣和年間,其時蔡京一手策劃了元祐黨禁。官方組織編書,這就使《宣和書譜》中的一些偏失,不全是由於作者的藝術愛好、藝術觀點,更是因為政治上的原因。這種對權勢的依附奉承歷來為人所不齒,也橫生了一些書法史上的疑雲。比如對蔡京、蔡卞兄弟的曲意抬高吹捧,而對當時有極大影響的蘇軾、黃庭堅等書法家一律排斥,摒除在入選之列,使其在學術上失去了公正性。

  本來,宋四家的蘇、黃、米、蔡,早有定論,蔡是指蔡襄。但到現在甚至還有人認為:“他(蔡襄)的風格傾向是以法為先,意趣次之。蔡京書法的風格是以意趣為先,法度次之。後者正順應時代書法風尚,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情境,並未再現前人。如將兩人的書法置於時代風格的主流中去審察,宋四家之‘蔡’當為蔡京。而且,居然寫進了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國規劃教材。而歐陽中石、葉培貴、蔔希暘主編的《行書教程》則認為:“他(蔡襄)的書法最大特征是全面,晉唐兼修,各體皆能,其才能之全面,法度之豐足,在他之前的宋書家無人可比。”“蔡襄之所以能名列宋四家,與他的作品中已經體現出的輕捷靈動、灑脫自然也有關係,這已經是宋人自己的意味”。前者是教育部的全國教材,後者是北京市的高校書法專業教材,孰是孰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