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元宵節:你不知道的另類習俗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14 12:27:09 |
入唐以後,燈會迅速發展為盛況空前的燈市,成為元宵節的主要標誌。從《全唐詩》中可以窺得不少端倪。其時政府實行宵禁,百姓是沒有戶外群體夜生活的,唯獨元宵期間解禁三天,稱為“放夜”。不少詩人留下相關佳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等等。這是玩樂。 當然,元宵這個名稱是現在的習慣叫法,在唐代並不流行,那是更多的是稱為上元,有明顯的道教影響印記。從諸多詩歌標題也可看出,十五夜、上元夜、元夕的出現頻率極高,隱然可見全民性狂歡節的模樣。 到了宋代,元宵夜更是盛況空前,《東京夢華錄》記載:每逢燈節,開封禦街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綉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蘇東坡詩:“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範成大詩:“吳台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辛棄疾那首千古傳誦的《青玉案》:“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盛況之詞;更有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已道盡這一東方情人節的浪漫情懷。古今為人津津樂道的“破鏡重圓”故事也落腳在元宵之夜,更給這個節日增添了絲絲濃情。 民間名聲極大的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也曾賦詩盛贊元宵節,“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似銀。滿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說到元宵節的來歷,民間傳說也頗有趣,什麼神鳥被誤殺,天帝怒,欲火燒人間,人們懸燈以備,欺瞞天兵以為人間已是一片火海,從而避過災難,相沿成俗;什麼吃元宵習俗源自漢武帝時東方朔救助宮女元宵,杜撰火神君愛吃湯圓……至今還在口口傳承。 說了歷史,道了常習,再來看看一些你不知道的元宵節俗。這些與吃喝玩樂關係不那麼緊密的行為曾有著相當神聖的意義。 曾經流行於南北各地的迎紫姑的習俗,神氣多多。前述李商隱咏上元的詩中就有“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的記述。紫姑,也叫戚姑,北方民間多稱廁姑、坑三姑。傳說她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是不是有點西漢呂後“人彘”戚夫人投諸廁間的影子?正月十五夜迎廁神,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祭祈禱占蔔,以求蠶桑及眾事順吉。 逢節祭祀,也是傳統。不過,更具中國特色的習俗還看下面: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