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金融改革為何必須結構先行

http://www.CRNTT.com   2013-08-13 09:23:24  


 
金融業綁架實體經濟

  中國需要發展金融經濟,但需要一個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經濟。不過,從這些年的發展趨勢看,金融經濟實際上已經開始綁架中國的實體經濟。金融經濟本來是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而現在實體經濟服務於金融經濟。需要金融服務的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得不到所需要的服務,倒是這些領域的實體經濟被金融經濟牽著走。中國有人說,實體經濟已經成為銀行的“提款機”。這種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是對中國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關系現實的概括。很顯然,如果不加以糾正,這種趨勢對中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從現有的金融結構來說,中國的金融經濟已經演變成為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國有銀行巨大無比,壟斷著各個金融領域。中小型銀行不發達,其中民營銀行更是屈指可數。在實體經濟領域,這些年來,人們一直在討論“國進民退”的問題,但至少民營經濟已經變得不可或缺,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金融領域,儼然是國有的天下,民營金融力量極其微弱。國有銀行和民營銀行之間的高度不均衡,導致了諸多惡果。首先是巨無霸的國有銀行很難有變革。中國的金融集團非常類似於美國的華爾街,但改革可能比華爾街還困難。因為在美國,除了華爾街,還存在數量龐大的中小型和微型銀行,華爾街發生危機的時候,後者就發揮很大的作用。但在中國,因為中小型銀行的微弱,巨大的國有銀行一旦發生危機,就沒有替代的金融機構。也就是說,較之華爾街,中國的國有銀行具有更大的能量來綁架政府和國民經濟。這樣,中國的金融改革就面臨一個巨大的困局。一方面,中國需要一場可控的金融危機來促動改革。沒有危機就不會有任何改革,只有足夠的危機,銀行系統才會去做一些有意義的改革。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但另一方面,龐大的國有銀行擁有巨大的能力來轉嫁危機,從危機中獲得好處,把危機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轉嫁給其他國民經濟部門,尤其是實體經濟部門。

  多年來,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也在通過各種變相的“量化寬鬆”來刺激經濟的發展。不過,這些年下來,人們已經看到印鈔票或者大量的貨幣供應絕對不是辦法,這種辦法只能強化大銀行的利益,而使得國民經濟更加失衡,主要表現在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之間、大型國有企業和中小型民營企業之間、大型國有銀行和中小型銀行之間的失衡。實行“量化寬鬆”,大型國有銀行永遠會是贏家。這方面,中國國有銀行和華爾街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中國的情形更糟糕。中央政府往往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發行大量的貨幣,問題在於這些錢如何達到社會?主要的途徑就是通過大型國有銀行。但是,大型國有銀行並沒有任何動力把錢傳遞到真正需要錢的企業,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這就導致了錢的錯置(dislocation)。中國的銀行一直在搞圈錢運動,一方面承接著來自中央銀行的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依靠其龐大的金融實力甚至權力向社會圈錢。這些銀行在短時期內做到了世界最大,但它們並沒有為社會提供有益的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