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從九二共識二十周年談起

http://www.CRNTT.com   2012-11-26 09:15:39  


 
  從台北的角度觀察,馬英九政府並非在中共的壓力之下,被迫「接受」九二共識,或是出於利害考量下的權宜性選擇,而是主動地認為,按照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這本來就應該是台灣方面所應該堅持的基本立場。一中與統一本來都不是問題,一中就是中華民國,追求國家統一更是基本國策,只是後來基於內政的壓力,台北轉而只是策略性的多強調各自表述,而甚少再觸及一中的問題。主、從之間,戰略與策略之間還是應該有所區別。

  具體來看,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後來的辜汪會談(1993),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關系早期的良性互動(1993-1995),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海基、海協兩會後來的恢複協商(2008-目前),沒有九二共識也就沒有後來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2010)。九二共識確實為兩岸關系的改善提供了基礎,起了中流砥柱及承先啟後的積極作用,而當年兩岸談判者所展現出的靈活應變與卓越智慧都值得肯定,九二共識本身及其參與者均將留名史册。

  關於如何深化及發展九二共識,由於20年後的今天,國際大環境與當年已有非常大的不同,兩岸實力對比,雙邊交流互動已經深化到難以想像,無法逆轉的地步。如今,如果情況許可,雙邊高層或許應由更宏觀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將兩岸關系進一步引領往互利雙贏、共存共榮的境地。謹小慎微固然有其長處,但讓兩岸由目前經濟、文化等低階政治的交流,進一步往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而這或許也正是胡錦濤在十八大中有關兩岸關系講話的精神之所在。

  如今,在九二共識的精神指導之下,目前又引申出新的一中框架、一國兩區、兩岸一國等等不同的說法和試探,其實這都可以視為是延長、擴大、賦予九二共識新生命的各種嘗試。胡錦濤有關一中框架的提法應該是有意為之,如果說中華民國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分居兩端,而把這兩者串連在一起的就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中國的一個部分,雙方可以共同努力來建構這個上層的共識,或許這就是大陸心目中的一中框架。兩岸如何求同化異,在一中框架下找到出路將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智慧。

  胡錦濤的講話已經引來馬英九的間接回應,台北顯然仍有各種不同考量和顧忌,政治談判、和平協議與軍事互信短期內都未必會有正面結果。整體而言,近年來,兩岸關系確實已往健康的方向發展,台灣民衆雖然知道中國崛起是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台獨並無實現可能,許多人甚至已有將來必須前往中國發展的心理准備,但大家對中國大陸的認同並未增加,未來在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大陸應該思考如何進一步扭轉此一現象,而把中國自己的事搞好,這恐怕才是一切的根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