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廣昭:胡溫時代的黨內民主

http://www.CRNTT.com   2012-09-21 09:08:48  


 
  其三,中共代表大會黨代表選舉差額比例、公開透明程度均在不斷增加。據公開資料顯示,十六大的黨代表選舉差額比例要求是“大於10%”,而到了胡錦濤任滿一屆的十七大時,這一比例提高到“不低於15%”,而今年十八大代表選舉要求的差額比例為“應大於15%”。

  而且,十八大首次將初步候選人、預備人選、正式人選一一公開,表面上是讓被“差額”掉的代表們浮出水面,背後則凸顯中共在增加公開性方面的進步。粗略統計被“差額”掉人員的身份,最多的是政府官員。這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最後,也是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共開始引入以黨內民主方式產生高層領導人和重大決策的機制。據《紐約時報》報道,今年5月的一次會議上,中央各部和各省的300多名高層黨員,以民主方式投票推選中共十八大後進入最高決策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九位候選人名單,並且提交了他們對改變黨內上層結構的意見。類似的,在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之前,也進行過針對高層黨員的民主投票。很明顯,這都是在胡溫主導下進行的黨內民主嘗試。

  雖然這類摸底投票對最後決策可能還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調查結果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認為,中共以此使其黨內的民主“跨前了一大步”。

  中共十七大確定的“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很可能是未來一段時期中國政治改革的主要路徑。相對於西方學者普遍認為,中共的黨內民主只是一種政治修辭而已,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學者李成卻認為,黨內民主不僅反映了中國的精英政治需要制度化的新規則和規範,而且還可能提供一個漸進的和可控的中國式民主的實驗。

  的確,黨內民主對高層領導人,包括胡錦濤、溫家寶以及第五代政治新星們,尤其有吸引力。他們似乎越來越認識到改變更多的是必要,而不是選擇。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