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金融業國際化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6-19 08:19:00  


激勵中國銀行金融業走出去實現跨國經營,這是根據中國經濟金融發展新階段、國際金融危機大變局、全球化新趨勢做出的重大決策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訊/近期,國務院轉發了八大部委《關於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在商業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通過設立境外分支機構、併購等多種渠道,到境外開展業務,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金融服務支撐。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鬆祚文章表示,中央政府明確提出穩步推進金融國際化,激勵中國銀行金融業走出去實現跨國經營,這是根據中國經濟金融發展新階段、國際金融危機大變局、全球化新趨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所做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國際金融總體戰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金融機構走出去實施跨國經營是大勢所趨

  文章認為,金融企業尤其是銀行走出去實施跨國經營,是中國經濟和貿易飛速發展的客觀內在需要。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成為美國、歐洲、英國、日本和眾多新興市場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目前中國出口總量世界第一,進口總量世界第二。保守估計,到2014年,中國進口總量亦將躍居世界第一。

  世界貿易總量第一意義非凡。它意味著中國企業的貿易網絡覆蓋了地球每個角落。從實體經濟貿易角度看,中國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一流大國和強國。然而,中國貨幣金融的全球化與實體貿易的全球化很不相稱。

  中國貿易結算絕大部分(接近90%)依靠美元、歐元和其他貨幣。儘管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全力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取得巨大進展。然而,中國貿易結算依賴外國貨幣、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清算和相關服務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

  中國企業實施貿易結算,絕大多數要在其他國家銀行開設賬戶,或者通過國內銀行的海外代理行完成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客觀上產生三大不利。其一,中國企業完成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需為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支付服務費,將貿易融資和中介業務拱手讓與外國金融企業。其二,隨著人民幣匯率幅度加大和全球主要貨幣匯率日益動蕩,利用外幣和外國銀行進行貿易結算,加大了中國貿易企業的匯率和金融風險。其三,中國越來越多企業到海外設立分公司、研究基地、銷售網絡甚至總部,若依賴外國銀行提供金融服務,則必然要面臨交易費用高、法律和語言不熟悉、融資條件苛刻乃至歧視等諸多問題。

  因此,中國企業尤其是已經和正在實施跨國經營的企業,迫切需要中國銀行和金融企業能夠跟進,為它們提供便利的貿易結算、貿易融資、資金匯兌、本幣和外幣貸款、投資理財等全方位金融服務。從亞洲到歐洲、到北美、南美和非洲,中國企業的業務範圍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它們對跨國金融服務的需求自然越來越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