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魚翅談中國的大國心態

http://www.CRNTT.com   2012-04-18 14:14:26  


 
中國須理性對待外界的更高要求

  對於上述的批評,筆者從海外和本土中國人聽到的反對聲音也不在少數。加州部分華人認為該法案是對華人的歧視,認為作為少數族裔的移民的食文化通過立法的方式禁止有失公允。大陸的中國人則認為這是中國發展起來以後,美國人用吹毛求疵的辦法對中國指手畫腳,理由是中國人食用魚翅上千年,為什麼偏偏現在成了問題。反對禁食魚翅的人們共同的不滿是美國人不尊重中國人的文化,甚至歧視中國文化。

  雖然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但是人們吃什麼東西其實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例如伊斯蘭教不吃豬肉,印度人不吃牛肉等等。但是不可否認,西方國家似乎有指點別人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的傾向。在亞洲國家中,中國並不是第一個食文化受到挑戰的國家,日本食用鯨魚肉,韓國食用狗肉都被西方國家部分人看成是文化落後或者漠視環保的表現。批評西方不尊重他國文化傳統完全在理,而且亞洲國家可以找到具體的證據反擊西方,例如法國的鵝肝製作過程難道就人性嗎?

  但這樣的你來我往的口水賬對於不同文明之間的溝通也起不了什麼推動作用。冷靜地思考魚翅的風波說明了什麼呢?至少說明了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在受到比以往更加嚴厲的目光的審視,今後不僅是魚翅,中國人生活的任何細節都將會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優點和缺點都將在世界的聚光鏡下得到放大,中國人首先要適應這種變化。

  那麼應當如何對應可能在中國人看來是“吹毛求疵”的批判呢?或許日本為中國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反面教材。對於食用鯨魚肉的批評直到現在仍然損傷著日本的軟實力,原因在於日本始終過度地強調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一味指出日本食文化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須延續吃鯨魚的傳統,這樣的解釋沒有普世性。

  過度強調本國的特殊性,而不能讓自身的解釋具有普世接受性則很難在國際上服眾。發達國家的食物發展的歷史證明,當人們滿足了溫飽的第一階段後就會開始追求營養和安全,例如綠色食品,有機栽培等,等這一個階段逐漸實現後就會開始關注食物生產本身的道德和環境擔憂,例如對於家禽飼養的環境,是否具有生態和持續性等。筆者認為,對於食用魚翅本身的文化特殊性需要強調,但同時也要重視科學的評估,捕食魚翅到底是不是破壞了生態平衡?魚翅本身到底有沒有營養?如果的確破壞了生態,又沒有什麼營養的話,而僅具有提高餐會檔次的“面子菜”功能的話,那麼我們華人真的需要考慮是不是應該改變這個食文化了。食文化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作為高檔菜肴的熊掌,現在似乎已經絕跡,不僅因為這是非法的而且源於人們已經形成了吃熊掌不道德的意識。博大精深的中國食文化更讓變化具有很大的可能性,例如禪院菜系就有用蔬菜製作成魚肉禽蛋,生猛海鮮菜肴的成功嘗試,難道用其他原料代替真魚翅製作“仿真魚翅湯”就不可以嘗試嗎?這樣不僅可以保留文化,而且還能在國際軟實力上得分,一舉兩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