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圖賓根:《武訓傳》不算解禁,傷痕更未撫平

http://www.CRNTT.com   2012-03-27 14:04:04  


 
  “批判式放映” 

  從歷史事實來看,首先,《武訓傳》是進行過公映的,並沒有被徹底塵封;其次,即使《武訓傳》後來成為了批判對象,但對其的放映行為其實並沒有停止,有時候,為了批判該片,反而先要進行放映——姑且稱之為“批判式放映”——事實上,對《武訓傳》的“批判式放映”一直持續到“文革”時期。所以,《武訓傳》遭受經由領袖發動的批判浪潮不假,但從始至終很難說完全被禁映了,非要給《武訓傳》戴一頂“禁片”的帽子,並不十分妥當。

  從電影史上看,《武訓傳》的遭遇是個普遍現象,很多電影都曾在“批判式放映”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如《早春二月》,為了批判的方便,還特意對其不作任何删改,得以完整放映。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大陸的電影發行放映是完全的計劃經濟方式,各級地方相關部門都按照官方的統一安排層層下達任務,進行電影發行、放映,真要說“禁片”,在這種環境中根本無法與觀眾見面——甚至,連獲得搬上銀幕的機會都微乎其微(那時連拍攝電影的基本物資都是計劃安排的)。

  由於完全沒有商業性的發行、放映環境,所以,“批判式放映”成了不少影片大規模與觀眾見面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到了“文革”時期,整個國家的文化生活極其不正常,廣大人民群眾能見到的電影作品少之又少,而群眾運動式的“批判式放映”,反而成為了那個特殊年代的特殊公映方式,但無論怎麼衡量,這些電影都沒有被完全禁映,算不得“禁片”,更準確的表達,恐怕應該是“受批判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有許多影片從製作完成就進了倉庫,由於技術指標不合格,或受制於經濟因素的制約,這些影片從未被納入公開發行、放映的渠道(譬如早期大量的戲曲片和後來的一批實驗探索片),但這些電影顯然也不能被稱為“禁片”——它們只是不值得公映罷了。

  從未被正式平反 

  所謂“解禁”,自然是基於對《武訓傳》之類的電影“禁片”身份的認定而言的,不過更慣常的說法,似乎是“平反”。事實上,在1985年9月6日《人民日報》上,就刊登了一篇消息,題為《胡喬木說: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非常片面、極端和粗暴》,胡喬木同志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將他的講話登載在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上,當然可以看作是代表執政黨對《武訓傳》問題的表態。此後,包括胡喬木在內的很多中央領導都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及《武訓傳》的問題,基本上都表示了對《武訓傳》批判的不認可,由此,不少人認為《武訓傳》已經被“平反”(不過也有不少人如崔永元就認為這不能算平反,他在接受報紙記者採訪時表示:“我認為胡喬木說的話不能算是為《武訓傳》平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國家、政府來批判的,那當然要用國家和政府的名義給它平反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