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學生為何要惡搞杜甫?

http://www.CRNTT.com   2012-03-28 13:26:31  


 
杜甫很忙背後的人文迷茫 

  2012年03月26日10:55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帝國良民

  據成都晚報3月24日報道,今年恰逢詩聖杜甫誕辰1300周年。近日,杜甫突然在網絡爆紅,關於他的塗鴉圖片在微博上瘋轉,儼然成了微博紅人。在這些對語文課本圖片的“再創作”裡,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身騎白馬,時而腳踏摩托……被好事的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記者就此事採訪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他們稱,這幅蔣兆和的《杜甫像》原作就在館內,被作為館藏重要文物珍藏著。而對於網友們的“創作”,館內宣傳負責人認為,這個現象引起關注是好事,但網友將杜甫畫像拿來塗鴉,是對杜甫的一種褻瀆,娛樂也要有一定的尺度,惡搞也需要看對象,網友創作時也要考慮杜甫的身份地位。

  說實話,恐怕相當多的人在學生時代都曾經有過對課本插圖塗鴉惡搞的經歷,我自己甚至從小學開始塗鴉一直到高中畢業,曾經一次被班主任發現不僅被嚴重批評,還被罰買了本新課本,好笑的是小學對課本塗鴉的愛好激發了對繪畫的興趣,雖然早已不再塗鴉,倒是畫畫成了業餘愛好;所以今天看到這則針對杜甫的塗鴉惡搞新聞,泛起了久遠的回憶,必須承認,“杜甫很忙”之塗鴉系列很具時代特征烙印,充斥著惡搞時代的想象力。難怪就象報道所言,“杜甫很忙”引發了網絡熱潮和集體圍觀,圍觀的網友對此評價“據說為了畫杜甫,語文課本都脫銷了”、“沒有被塗鴉,不能算大家”。記者在網上看到,在網友塗鴉的杜甫畫像裡,杜甫簡直“無所不能”,時而成為送水工、機槍男、騎自行車的人等;時而又變成各種動漫形象,海盜路飛、寵物小精靈、火影忍者……喜感十足。

  記者一句“喜感十足”,與新聞回帖中絕大多數網友的觀點不謀而合,但毫無疑問,提出強烈質疑的人同樣大有人在,比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負責人就聲稱“將杜甫畫像拿來塗鴉,是對杜甫的一種褻瀆,娛樂也要有一定的尺度,惡搞也需要看對象”,甚至有人將此上升到道德的高度進行批判,可謂上綱上線。但照大多數年輕人的看法,“杜甫很忙”或許僅僅只是簡單的惡搞式自我娛樂,平時我們都說如今社會是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所謂娛樂無極限,也就是說高中生們的塗鴉,並不帶任何價值判斷或意識形態目的,純粹只是搞笑而已,我相信是這樣的,因為我曾經也塗鴉過,是因為空洞無聊的講課讓我昏昏欲睡,悄悄在課本上塗鴉才會避免睡著的後果,所以可以想象今天的學生課業壓力更大、更需要有一個自我搞笑和發洩情緒的窗口,或許課本上塗鴉也算一種方式了。

  但有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學生們無意識的惡搞塗鴉,通過高度發達的網絡信息傳播手段,在將原本學生無聊的惡搞娛樂變成娛樂新聞的同時,對被惡搞的著名詩人杜甫的形象是否被負面化的問題,也同時被大量圍觀和爭議,這種原本只存在於課堂下的學生隱私似乎陡然間也成了大眾娛樂事件,加之絕大多數網絡留言都從娛樂的層面、從傾向於認同的角度進行了詮釋,似乎讓社會、讓公眾感覺到原來杜甫忙得既可以手扛機槍、腳踏摩托,甚至也可以被惡搞塗鴉成“懷摟小姐”的形象,這與杜甫歷史上留給後人的憂國憂民嫉惡如仇的人文形象顯然大相徑庭,南轅北轍。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網絡及公共大眾媒體不應該盲目炒作跟風,既然只是年輕人純粹的娛樂搞笑,還是讓它保持在校園文化中或許更合時宜。

  為什麼我這樣認為?這是基於中國社會的一個顯著特點所印證的,很多人在強烈劫持對杜甫先生塗鴉的時候,其理由就是西方國家也可以隨意惡搞,而且社會上也能夠寬容的接受,確實如此,畢竟西方的文化更具包容性;但大家不要忘了中國與西方在這一點上存在的明顯的區別,那就是西方媒體更多的是對政治人物或娛樂界人物進行惡搞,甚至總統的漫畫在媒體上也是司空見慣,沒有人會懷疑西方國家在社會人文上更有涵養和包容,而中國卻恰恰相反,當我們在特定的領域不能也不敢塗鴉惡搞的時候,拿那些代表中國傳統人文代表和文化的名人大家惡搞也就成了時尚,因為這沒有任何政治風險,甚至有人以為這就是與西方價值觀接軌了,這有點令人糾結,不是不能惡搞杜甫,而且相信惡搞的人並不想醜化杜甫,只是博得一笑而已,但由於已經成了被圍觀的社會新聞,據說緊接著惡搞李白的“李白不服氣了”等系列也已經粉墨登場了,下一個被惡搞的古人又會是誰呢?

  惡搞杜甫當然不犯法,但被媒體炒作的後果就是讓本來就衰落的人文社會更加迷茫,換句話說,大家熱衷的惡搞對象似乎只能拿代表傳統人文文化的古人們開涮了,似乎搞錯了對象,這一點我倒贊同杜甫草堂博物館的說法,即網友創作時也要考慮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傳統文化,至少如杜甫懷抱小姐的塗鴉創意上有些不雅吧,某種程度上這反映出了國人的一種人文迷茫的心態,大家都認為只是娛樂一下而已,但恕我直言,當這種現象成了被炒作的社會現象之後,就已經超越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塗鴉了,不論你承認不承認,這就是一種社會大眾的價值觀,而且大多數人甚至覺得這沒什麼,並不影響杜甫繼續偉大等等,那麼我們能認為這種被社會普遍認可的人文價值觀是值得推崇的嗎?

  實事求是的講,文化需要傳承,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樣不能抹殺,善意的惡搞或許無傷大雅,如果孩子們的幽默感能夠給學業解壓無疑也是好事;但對杜甫之類的具有圖騰意義的歷史文化大家進行炒作式惡搞甚至褻瀆,似乎已經偏離了課堂塗鴉娛樂的本來意義,只會帶來負面的社會效應;而炒作“杜甫很忙”的背後,其實正是浮躁的中國社會典型的人文迷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