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通脹形成的五大深層機理

http://www.CRNTT.com   2011-08-19 08:29:28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訊/2011年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5%,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4.8%,工業品出廠價也上漲了7.5%,創下36個月以來的新高。更為重要的是,宏觀調控往往一緊縮資金就緊張,最嚴重的是導致小企業生存困難,就業問題凸顯,居民收入增長受到影響,消費更加不足,投資與消費更加失衡;而宏觀調控一寬鬆則經濟就過熱,投資增長過快,通貨膨脹又再次發生和攀高。宏觀經濟運行和調控形成惡性循環和兩難境地。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文章表示,中國通貨膨脹的特殊發生機理是什麼,究竟應當怎樣治理,才能使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經濟學教科書上的通貨膨脹定義很簡單,就是在一定的貨幣流轉速度下,流動的貨幣量超過生產、消費、交換和儲備等對貨幣的需要,導致以貨幣表示的需求量,多於以原價格表示的供給量,在由市場自由調節的狀況下,以供給價格的上漲來結清多餘的需求量。因而,貨幣學派認為,治理通貨膨脹很簡單,收縮貨幣數量,減少其流動性即可。然而,國民經濟運行遠比教科書上講的複雜得多。

  文章分析,中國通貨膨脹的形成及其特點,與其發展模式有著特別密切的深層次關係。

  第一,投資建設主導的國民經濟增長,由於投資結構和時效的性質,或者當期投資需求大於供給,或者不能形成有效供給,或者形成有效供給滯後,使投資投放的貨幣不能被形成的供給結清,導致通貨膨脹。“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年均增長11.2%、20.2%、25.5%,顯現逐步加速狀態。長期以來,在國民經濟投資與消費的結構上,國民收入的使用越來越偏重於積累和投資,增長越來越依靠投資拉動,貨幣主要流入建設領域,投資往往增長過快和過熱。當期投資規模過大,超過建材等供給能力,使得鋼材、水泥、稀有金屬、煤炭等價格上漲,也形成電力價格上行的壓力;一部分行政辦公大樓、城市廣場的建設,並不產生後續的供給以吸引投資所形成的流動性需求;一些公益性建設,如市內交通、綠化、亮化等市政建設,雖然形成公共服務性的供給,但是,它是一種免費的公共產品供給,不吸收因這些建設投放的在私人手中的購買力貨幣;高鐵、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投資,雖然它們的形成未來的服務業供給,卻是長期性的,不能立即吸收當期過大投資形成的貨幣流動性。因而,這些方面的投資建設規模長期過大,如果沒有相應高速增長的消費,沒有已經建成的生產體系提供更多的供給,沒有配套的在短期內就可以形成大規模供給的生產體系的建設,投資所形成的貨幣流動性,就無法被相應的供給所吸收,從而形成投資過熱引致的物價上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