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水深藏陳忠實

http://www.CRNTT.com   2011-08-16 15:53:49  


 
  陳忠實1942年出生在西安灞橋西蔣村。在父親的意識里,是讓兒子離開鄉村,到西安或別處去謀一份體面的職業。為了供給陳忠實和他的哥哥讀書,父親常常是變賣糧食和樹木,很是艱難。高中畢業之前,陳忠實也謹慎地為自己謀劃著未來,他的打算是:上上策是上大學深造,其次是當兵,再次是回鄉村。遺憾的是當年大學招生名額銳減,他落榜了,軍營也對他關了門。於是他便只得歸去,時在1962年。陳忠實感到了命運對自己的捉弄。

  完完全全當一個農民,陳忠實顯然難以接受。好在他對文學懷有強烈的興趣。在鄉村,幾乎什麼事情都難幹,但只要你長著一根對文學產生興趣的神經,文學卻是可以幹的。緣於此,陳忠實變得沉靜起來。水深了才能沉靜,而且沉靜之中也許還潛藏著波瀾。於是,在鄉村當教師、當公社幹部之餘,他把自己埋進了文學創作之中。1965年初《西安日報》發表了他的散文處女作,編輯先生寫來一封信,說他的散文比詩好,建議先寫散文,然後觸類旁通。陳忠實受到啓發,集中寫散文,連發了七八篇。1973年陳忠實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以後就每年一部。1992年接人民文學出版社高賢均信,得知長篇小說《白鹿原》即將出版,並有高度之議,他流淚了。後來,這部小說果然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正是他沉靜寫作的實至名歸,也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他的小說獲茅盾文學獎,版本數種,行世百萬册之餘,為其他衆多藝術形式所使用,計有廣播、繪畫、泥塑、秦腔、話劇、舞劇等,翻譯為日本語、韓國語、越南語。而以陳忠實小說做學問的專家也不在少數。

  陳忠實一再坦言,他與文學結緣並白頭偕老,完全是一種興趣。陳忠實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開,才見其汪與洌。

  陳忠實是一個從中國社會最底層奮鬥出來的作家,他常愛說的一句話是“踏過泥濘五十秋”。一個“踏過泥濘”概括了他幾十年深刻的生活閱歷和生命體驗。

  《白鹿原》獲獎後,陳忠實及時回到了鄉下,他避開了熱鬧和喧嘩,在沉靜中積蓄著創作的力量。“在鍛煉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的整個生命歷程中,成就我的藝術理想,也成就我的人生理想。”陳忠實如是說。

  “我現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種心理蘊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來的基礎上蓋成的,也是一種心理因素吧……我站在我村與鄰村之間空曠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濕了的原坡和河川,綠瑩瑩的麥苗和褐黑色的柔軟的荒草,從我身旁匆匆馳過的農用拖拉機和放學的娃娃。粘連在這條路上倚靠著原坡的我,獲得的是寧靜。”在一篇散文中陳忠實這樣自陳心跡。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種心理狀態。寧靜,從容,甚至還有一些悠閑。

  寧靜但不閑散,陳忠實在鄉下,讀書也好,思考也好,都是在醞釀“大事”,《白鹿原》就是在鄉下寫成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