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重點考慮四大約束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20 08:19:16 |
經濟發展模式和結構約束 文章認為,中國的經濟結構導致人民幣缺乏足够直接有效的境外輸出渠道和方式。一國貨幣的輸出主要是通過貿易逆差和對外直接投資來實現,貿易逆差是對外輸出本幣的主要途徑,而這依賴於強大的內部需求。日元國際化是一個殷鑒。日本過去30多年一直持續進行的日元國際化之所以成效不顯著,在目前全球儲備貨幣中占比非常低,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是貿易順差國,無法通過貿易赤字的形式對外輸出貨幣,而只能通過金融資本渠道進行貨幣輸出。而美國之所以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性因素,是需要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貨幣儲備資產的供應國,必定會存在國際收支赤字,否則無法向世界其他國家供應儲備貨幣。美國要向世界其他國家供應美元,必然會存在國際收支赤字。這是一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最重要的輸出渠道。對於中國而言,盡管我們已經提出要向內需驅動型經濟轉變,但產業結構、分配結構調整的滯後依然決定了在很長時間內,投資和出口還將是中國經濟的主導模式,國際收支順差還將是常態,因此,這就決定了在貿易計價貨幣、國際金融交易中計值貨幣以及國際儲備貨幣中的比率不可能很快占據較大份額,這也就在客觀上形成了對貨幣國際化程度的制約。 這就決定了短期內,中國應該先與對中國有貿易順差,也即中國對其有貿易逆差的國家採用人民幣結算,比如,當前中國對東盟、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的逆差狀態就比較適合採用人民幣結算,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應該形成以人民幣為核心的“匯率穩定圈”,再向全球拓展更為適宜。 央行政策獨立性約束 文章稱,成為國際貨幣最重要的是將改變目前的貨幣供給形成機制,對央行政策獨立性形成挑戰。隨著人民幣逐步地國際化,在資本賬戶更加開放的條件下,貨幣政策對貨幣供應量變化的匯率傳導機制作用增強,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要求央行進行一定的幹預(只是衝銷程度可能弱於固定匯率制度下的衝銷程度,體現於匯率的回歸幅度,最終體現於收回的貨幣供應量的多少),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匯率傳導機制的作用,此外,國內、國際因素共同影響人民幣的需求,使得央行調控貨幣供給的複雜性和難度大為增加。在人民幣國際化初期要保持適度的外匯管制,控制人民幣出境的規模,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管,實現貨幣政策獨立性和有效性的平衡,這對中央銀行是很大的挑戰。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