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我和“三家村”

http://www.CRNTT.com   2010-12-20 13:44:35  


“文革”時期聲討鄧拓大會現場
姚文元著《評“三家村”》封面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訊/“三家村”不是所謂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而是當時為了某種政治目的而製造出來的一個現代文字獄,由此,拉開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序幕……此間《炎黃春秋》雜誌2010年第12期登載李筠的文章《我和“三家村”》: 

  史學界關於“三家村”的研究,大致說可分為三個階段:最初主要是辯冤,從事實真相和道理是非說明“三家村”不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而是當時為了某種政治目的而製造出來的一個現代文字獄。此案於1979年得以平反昭雪。接著,開始了三個人個案研究的階段,分別對鄧拓、吳晗、廖沫沙的個人經歷、學術成果進行收集、整理和評價,出版了《鄧拓文集》、《吳晗文集》、《廖沫沙文集》和他們的傳記。如《鄧拓傳》、《吳晗傳》、《廖沫沙的風雨歲月》,以及美國歷史學家馬紫梅女士的《時代之子——吳晗》等等。在這基礎上,開始進入了研究的第三個階段——即“三家村現象”的研究,把他們三人作為那個時代的整體歷史現象,探討“三家村”怎麼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三家村”出現的歷史背景、時代作用以及“三家村”本身的文化歷史價值。花城出版社和人民大學出版社關於《三家村文庫》(即《鄧拓全集》、《廖沫沙全集》和《吳晗全集》)的出版就是一個力的說明,為了促進“三家村現象”研究的深入,我作為當事人之一——“三家村札記”的責任編輯,願意做提供資料的工作,把我所知道的關於“三家村”前前後後的情況原原本本地提供出來,以供黨史研究者參考。

《前線》創刊的前前後後

  提起“三家村”,不能不提到中共北京市委主辦的政治理論刊物《前線》。這是因為:第一,《三家村札記》是《前線》雜誌上開設的一個雜文專欄;第二,“三家村”的“村長”鄧拓是《前線》的主編,廖沫沙是常務編委,吳晗是該刊的主要撰稿人;第三,特別是由彭真撰寫的《前線》發刊詞,與“三家村”有著直接的思想聯繫。因此,有必要把《前線》雜誌的成立和辦刊經過作一比較詳細的介紹。

  1958年4月,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區加強理論隊伍建設,倡導創辦理論刊物。通知下發後,中央創辦了《紅旗》雜誌,各省、市、自治區紛紛創辦起一批理論刊物。

  根據中央的指示,1958年5月2日,彭真召開北京市委常委會,討論並通過了《關於建立理論工作隊伍的決定(草案)》。在這次會上,彭真首次透露了他要辦一個理論刊物的計劃。彭真說:“北京做了許多工作,有許多典型的經驗,沒有總結,沒有提高到理論上來,北京在輿論和意識形態方面不夠有力量”,因此要好好辦一個理論刊物,否則沒法“指導實際工作”。彭真親自指定市委常委張文鬆和市委宣傳部暫時負責刊物的籌備。

  要辦刊,首先要解決的是刊名、主編及編委人選、刊物的指導思想。在這些問題上,北京市委給予了高度重視,期望和要求也很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